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对接区域经济规划的高职办学发展策略——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31 22:02

  本文选题:职业教育 + 区域经济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06期


【摘要】: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转变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本文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接《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为例,探索职业教育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改革策略与途径,旨在为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provides intellectual security and talent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adjustment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aking Hebei Electromechan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作者单位】: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研究”: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HB12JY065 201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SD122005 “河北省中小装备制造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策略研究”:201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编号12456223
【分类号】:F061.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秀英;;高等教育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2 张能云;张振山;方红彬;;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年2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伟红;;外语人才培养与教育科研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4年02期

2 郑利霞;;河南高校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优势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05期

3 孟建峰;;河南高校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管理工程师;2014年03期

4 张能云;张振山;方红彬;;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年29期

5 张盼;张朝辉;;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高等教育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12期

6 彭兴菊;;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12期

7 吴海华;;中专院校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的总体定位[J];知识经济;2013年01期

8 雒国胜;;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路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年08期

9 郭旭红;;走“校企合作”发展之路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原经济区视角下河南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秀英;;高等教育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2 史振厚;;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基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视角[J];管理工程师;2011年01期

3 李见新;梁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是高等教育的时代命题——访中原工学院院长崔世忠教授[J];河南教育(中旬);2010年11期

4 蒋笃运;;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5 申长雨;;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6 郑永扣;;发挥“思想库”作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7 谢振山;;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努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贡献[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1期

8 刘纯献;;互动共赢:中原经济区与河南高等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7期

9 孙俊杰;王鑫宏;;河南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塞风,朱明春;论区域产业分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04期

2 张岩,张人广;区域经济的工业化道路研究及实证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胡光宇,胡鞍钢;状态变量控制理论在区域经济政策调控中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4 孙祖荣;施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6年07期

5 尹子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02期

6 赵昕;张晓飞;李彬;;资本在区域经济间的流通[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8期

7 《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课题组;区域经济创新刍议[J];环渤海经济嘹望;1999年01期

8 赵明;论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J];理论月刊;2002年03期

9 余茂辉,余维生;邓小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想形成的条件[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4期

10 李具恒;;区域经济广义梯度理论内在的广义梯度推移机理研究[J];西北人口;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晓东;;基于虚拟空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龚克瑜;;对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理论探讨[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张晓东;;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分析与设计[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课题组;;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5 黄家骅;;论非均质空间的经济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6 刘书楷;;论资源开发和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中经济区位的选择[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7 杨叶;孟浩程;;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作用[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8 宋涛;;用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9 张怡;李岚;;建设城区生态经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张营;谢永平;;学习型区域:基于信息化的区域创新系统[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厚伦;大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探寻[N];湖北日报;2004年

2 记者 李立川邋通讯员 田智;张萍区域经济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N];湖南日报;2007年

3 ;区域经济学[N];中国财经报;2007年

4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张来春;价值链分工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和谐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胡双梅;人口、产业和城市集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N];中国人口报;2005年

6 李晓容;增长极理论:引领区域经济走向[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陈建成;总部经济的区域经济学解释[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临空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 执笔 张军扩 刘云中 侯永志 三人行;临空经济:依托机场抓机遇[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宏宇;强基础重应用 建设一流区域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记者 刘丽娜 张艾阳;世界生产力大会举行分组论坛[N];辽宁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陈德安;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韩兆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4 蒙少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易大东;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党的区域经济战略思想的新发展[D];湘潭大学;2012年

6 李微微;基于演化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赵书茂;基于GIS的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8 肖淼;区域产业竞争力生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徐政华;区域生态经济发展与财税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10 高登榜;产业转移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承接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冬;毛泽东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比较研究[D];宁夏大学;2004年

2 杨秀萍;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方丽;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王霞;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友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1年

6 邵桂荣;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7 胡旭辉;产业集群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王坤;资源型产业集群成长模式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迟兴运;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伟;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1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61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6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