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状态空间模型 + 碳排放 ; 参考:《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9期
【摘要】: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发展因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制度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能源结构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了波动特征;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制度因素对节能减排也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是逐渐在增大的。
[Abstract]: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arbon emission include energy structure , energy emission intensity , energy efficiency ,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 , technological progress ,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 .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7730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YJA630016) 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编号:QC2011C076)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编号:20122304110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金(项目编号:HEUCF120908)
【分类号】:F224;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贾立江;王韶华;范德成;;考虑能源消耗对经济灵敏度的能源结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12年15期
2 林伯强;姚昕;刘希颖;;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军;闫庆悦;孙曰瑶;;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品牌经济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和消费者微观视角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2 姜春海;李姝;田露露;;上网电价波动对中国火电发电量的影响——基于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2年05期
3 王韶华;范德成;张伟;;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的能源结构合理性测度与评价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方世荣;孙才华;;论促进低碳社会建设的政府职能及其行政行为[J];法学;2011年06期
5 何小钢;张耀辉;;中国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与CKC重组效应——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1期
6 刘鹏;;基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中国发展失衡解读[J];改革与战略;2011年04期
7 陈宇峰;;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油价波动与未来走势:一个多重均衡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12期
8 陈宇峰;汤余平;;产业结构调整对缓解能源区域经济冲击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6期
9 唐齐鸣;张炎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多重结构突变模型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涂正革;谌仁俊;;中国碳排放区域划分与减排路径——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纪玉山;赵洪亮;;中国在国际碳博弈中的立场解析[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超;高技术产业生态转型的动力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石红莲;低碳经济时代中美气候与能源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杨冕;生产要素/能源品种替代对中国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6 安江;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刘建刚;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碳排放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8 王于栋;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石油金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黄世坤;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许士春;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对碳减排的影响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富国;基于交流母线的光伏逆变器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陈小姣;低碳经济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工宇;WTO框架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纪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金胜军;低碳经济模式下安徽省碳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施;中国工业部门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玉含;2000-2009年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帅伟;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8 田露露;中国上网电价规制效应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保华;国内合同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俞剑;国内外石油现货价格的关联性探究[D];安徽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2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3 彭新建;王瑞琛;张新平;胡庆生;张飞凤;;国际天然铀价格走势分析[J];世界核地质科学;2006年03期
4 樊燕萍;晁坤;牛冲槐;;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基本对策[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林伯强;何晓萍;;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J];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6 林伯强;牟敦国;;能源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7 何晓萍;刘希颖;林艳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预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8 林伯强;王锋;;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9 魏一鸣;廖华;范英;;“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及节能潜力预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年01期
10 陈文颖,吴宗鑫;未来中国的SO_2和CO_2排放控制对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志明;基于灰色理论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帮英;苏方林;;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GWR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4期
2 祖国海;马向春;杨玲玲;;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法的电能消费碳排放情景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0年11期
3 田云;李波;张俊飚;;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陈铭泽;;基于Divisia分解法的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5 李冬;独孤昌慧;;发达国家环境碳排放问题实证研究及启示[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6 朱臻;沈月琴;黄敏;;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及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杭州地区的调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9期
7 李磊;;新疆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8 雷厉;仲云云;袁晓玲;;中国区域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9 高广生;;气候变化与碳排放权分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6期
10 许统生;薛智韵;;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总量、结构、要素分解[J];财贸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李娜;;我国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季民;张亮;金洛楠;;光电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江虹;尹华;彭辉;叶锦韶;秦华明;何宝燕;张娜;;J菌对BDE209的好氧降解特性及其降解机制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白向玉;张辉;刘汉湖;裴宗平;;某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5 薛晓光;张振风;;河津市环境空气中苯并芘(BaP)含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范修远;倪海燕;李志红;;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岩;蒋继志;马平;刘翠芳;;细菌降解农药研究新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勇;张瑞英;孙喜娟;胡满银;高香林;;影响电除尘器总体设计主要因素的分析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刘晗;;论大辽河水质监测中总磷值的影响因素[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10 刘惠清;孙蕾;;农安县耕地土壤Hg污染的空间分异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军;二次碳气溶胶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 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面上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2 ;中国:“后京都时代”唱主角[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王金南;环境政策评估推动战略环评实施[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刘颖昊 刘涛 丁晓 黄志甲;钢铁联合企业CO_(2)排放影响因素与减排措施分析[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5 ;《京都议定书》阻击全球变暖[N];海南日报;2005年
6 张孟军;重视人类共同的责任[N];科技日报;2005年
7 张田勘;对大自然多一分敬畏[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8 记者 蔡忠仁 通讯员 詹湖强;锅炉烟气半干法脱硫项目列入“863”[N];中国化工报;2008年
9 田然;深圳2015年清洁能源消费将大幅提升[N];中国矿业报;2011年
10 张田勘;对自然多几分敬畏[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玉妹;污泥中Cu、Pb和Zn的生物沥滤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徐军委;基于LMDI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郭平;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战平;太湖水体中的胶体态痕量金属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马洪亭;医疗废物热解特性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刘克;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劭锋;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环境演变驱动力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志增;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农药的复合污染机理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李鸣;鄱阳湖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及环境容量估算[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山西省碳排放量以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郭飞;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影响因素研究及优化[D];同济大学;2006年
3 王仲旭;复合型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实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4 刘保峰;胡敏酸与锌、镍及锌—镉离子相互作用和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涂卫峰;生物垃圾厌氧发酵的原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王万成;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陈赛楠;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及对纤维板加工废水的絮凝处理[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李楠;生物除磷影响因素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董春欣;改性活性炭吸附室内甲醛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东;典型海区反硝化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0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198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