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消费伦理体系及时代意义——立足于生活消费视角与研究文本

发布时间:2018-06-12 20:10

  本文选题:马克思 + 生活消费 ; 参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摘要】:本文研究的马克思消费伦理是立足于生活消费角度进行的。通过对文本意义上的解读,我们总结出马克思完整的消费伦理思想,具体包括一个核心、一个目标、两个保证和一个实现方式等五个方面内容,是一个立足于批判与构建两个维度,涵盖切入点、保证机制和实现方式的完整理论体系。马克思消费伦理思想是原生性的指导理论和认识方法,不仅从历史和逻辑演化角度展现消费伦理演化规律,而且为现有消费伦理原则、内容和实现机制的正确性、方向性研判提供一个基础性和原则性平台,对端正现代主体消费意识和消费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Marx's consumption ethics studied i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gle of life consumption.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we sum up Marx's complete consumption ethics thought, which includes five aspects: one core, one goal, two guarantees and one way of realization, etc. It is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based on critique and construction, including breakthrough point,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realization mode. Marx's consumption ethics thought is the original guiding theory and understanding method. It not only shows the law of consumption ethics evolution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and logical evolution, but also i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existing consumption ethics principle, content and realization mechanism. The study of directionality provides a basic and principled platfor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orrect the consumption consciousness and choice of modern subjects.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经济研究所;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与消费伦理的嵌融理论及对策研究”(10YJAZH070) 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地方政府制度、产业资本、社会资本空间协同框架下的河南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2010BJJ006)的阶段成果之一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厉以宁;美国边疆学派“安全活塞”理论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4年03期

3 刘喜珍;论康德绝对命令的实践理路及价值指归[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王小飞;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选择与定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5 王璐;西方学者关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百年论争研究综述[J];财经科学;2004年04期

6 任洲鸿;劳动产权与劳动力产权辨析——兼与张亚斌等同志商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7 沈晓阳;论责任的内涵、根据、原则[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王前;刘文宇;;现代技术伦理的“知行合一”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许兴亚;《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的若干范畴[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09期

10 邱海平;重新认识大生产和小生产及其重大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刚;转型期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李晓春;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9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4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观上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01年

5 高山杉;康德之前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王清丽;知识产权评估及其变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张清涓;英国农村雇佣劳动力的发展与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兴起[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许雄波;越名教而任自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杨樾;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辉;;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1年22期

2 王朝科;;论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J];海派经济学;2010年01期

3 张茜秋;王务均;;从《资本论》看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金文涛;;简论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全球化思想[J];华章;2011年21期

5 何玉长;;对马克思经济危机根源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J];海派经济学;2009年05期

6 王立端;;准确理解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以马克思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研究方法为视角[J];三明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江胜珍;李建华;;经济公平与道德公平:马克思公平思想的两个维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黄乐;;马克思与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分析[J];财政监督;2011年17期

9 周德海;;从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看剥削概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中元;;“高危时代”根源探析——资本逻辑的统治[J];经济问题;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赵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种新阐释——理想和现实的结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胡世祯;;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德海;;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5 黄文忠;;关于马克思“8倍于本人劳动”的论述——怎样界定多元所有制经济结构中的起始点资本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王岩;;马克思《资本论》中科学发展观探讨[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邵腾;;资本的历史极限与社会主义——回归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的整合研究(提要)[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8 蔡秀玲;;马克思的“中间阶层”思想与改革开放后中国“中间阶层”研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邹东涛;;马克思的竞争理论之我见[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夏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消费异化的运演逻辑——与鲍德里亚的一种对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节选)学习导读[N];经济日报;2011年

2 本报高级编辑 黄晴;永远的马克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卫兴华 张建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几个概念辨析[N];光明日报;2009年

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卢周来;马克思的“幽灵”[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王星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重回马克思:劳动政治与技能形成的体制分析(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宫希魁;重温马克思的“流动人口”说[N];经济参考报;2009年

7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孙亮;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火”了马克思[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步德迎;萨缪尔森与马克思的经济学[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9 解保军;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探微[N];光明日报;2006年

10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李惠斌;对马克思关于“私有制”、“公有制”问题的再解读[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徐祥军;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与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赵辉;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与劳动力市场动态[D];南开大学;2009年

6 徐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存在论基础[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建;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朱富强;博弈、协调和社会发展[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9 李晓冬;所有权内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格日勒图;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邓军;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杜长征;马克思恩格斯第三配置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柴秀波;马克思的“劳动”与“实践”概念辨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高惠芳;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关系问题[D];兰州大学;2008年

6 于雅;经济人和经济发展—批判与反思[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7 谢冬华;论马克思的经济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伟;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启示[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9 唐丽芳;马克思财富观的哲学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孟佳;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的中国网络新闻问题探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0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10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6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