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从主张集体经营到选择流通合作——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农民合作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发布时间:2018-06-13 10:51

  本文选题:列宁 + 集体经营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由于受马克思恩格斯小农经济理论和农民合作思想的影响,在新经济政策实行以前,列宁对以家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小农经济一直是否定的。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实行的余粮征集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以同质集体劳动为特征的农业公社、共耕社等组织并没有显示出高于个体农民的生产效率,于是,列宁果断地摒弃已不合适宜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领域又退却到个体农户独立生产、允许私人贸易状态之中。但是,如果不对私人贸易加以控制,必然出现私营商人剥削农民、操纵市场、脱离国家控制和监督的消极结果,于是,列宁晚年明确主张采取农民商业合作,以取代私人贸易,实现小农经济和国家经济体制的衔接。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思想的勇敢扬弃和宝贵创新。
[Abstract]: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arx and Engels' theory of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and farmer's cooperative though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Lenin had always denied the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with family as the form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However, the collection of surplus grain in rural areas under the wartime communist polic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Organizations such as agricultural communes and co-tillage cooperatives, characterized by homogenous collective labour, did not show higher productivity than individual peasants. Lenin resolutely abandoned the unsuitable wartime communist policy, carried out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and retreated in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to individual farmers to produce independently, allowing private trade in the state. However, if private trade was not controlled, there would inevitably be a negative result of private businessmen exploiting peasants, manipulating markets and leaving the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of the state. In his later years, Lenin clearly advocated the adoption of peasant commercial cooperation as a substitute for private trade. To achieve the small peasant economy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of convergence. This is Lenin to Marx and Engels cooperation thought brave sublation and valuable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教育学院思政部;
【基金】: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义农民经济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10BKSO42)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F091.92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3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陈敏;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5 陈操;自由的乌托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刚;姚康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集体经济理论的发展[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东 北京大学哲学系;列宁思想在当代的四大生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谢一彪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浅论陈云的经济建设思想[N];绍兴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春生;邓小平对列宁晚年经济思想的深化和发展[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霏;论国内关于列宁利用市场发展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京玉;列宁经济正义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苏建国;列宁经济改革辩证法及其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13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13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3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