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的实体经济诱因与虚拟经济诱因——基于理论发展线索的探究
本文选题:经济周期 + 古典经济学 ; 参考:《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摘要】: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是贯穿于经济发展史或商业发展史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因此,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也贯穿于整个现代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经济周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诱因,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周期理论也就呈现出不同的视角和分析重点。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流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发展的不同时期,经济周期理论纷呈,而关于经济周期的实体经济诱因和虚拟经济诱因的探究无疑是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把握这条线索有助于我们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周期问题。
[Abstract]:Economic cycle, also called business cycle, is an economic phenomenon and economic problem that runs through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r the history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economic cycle also runs through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 theory. The business cycle present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ducement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and the theory of business cycle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lso presents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analysis emphases. In classical economics, neoclassical economics, Keynesian mainstream economics and the different perio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1980s, the theory of business cycle has been in flux.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al economic inducement and the fictitious economic inducement of the economic cycle is undoubtedly an important clue in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Grasping this clue will help us to analyze the economic cycle probl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分类号】:F09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钦先;赖溟溟;;增长还是稳定:一种福利分析的框架[J];西南金融;2008年06期
2 庄子罐;;经济周期波动的福利成本研究:分歧与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0年11期
3 王志伟;二元体制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理论[J];经济学家;1989年04期
4 袁涌波,范方志;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及其调控[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5 李勇;;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原因的内生性探讨:基于市场成长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孙涛;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主要学术贡献评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7 冯杨,周呈奇;市场秩序与政府干预——哈耶克的解读及其对新古典的批判[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8 杨永华;胡冬洁;诸大建;;新古典框架下的循环经济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杨永华;胡冬洁;诸大建;;新古典框架下的循环经济研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刘汉全;;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的合理性与缺陷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兵;;纵向一体化:理论和经验研究的前沿综述[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张衔;庄志晖;;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批评:一个理论述评[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凤义;;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的方法论探讨——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4 苏雪串;;西方收入分配理论评析[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连城;;论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原因和平抑经济周期的制度安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姚宇;;基于组织要素的新古典经济学资本悖论新解[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徐长生;;短期冲击对长期增长路径的影响[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8 邓春玲;;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逻辑蕴涵与当代价值[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友平;;重温邓小平“上台阶”理论 熨平我国经济周期[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仙娥;王萍;;马克思和凯恩斯对“危机成因”的分析比较及启示——兼谈对“萨伊定律”的批判[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根良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从新古典经济学教条中解放出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张晓晶;美国次贷危机挑战新古典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左大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龚刚 南开大学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第三种声音:金融海啸对经济学理论的冲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吴宇晖 佟训舟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货币可能导致实体经济不稳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卢菁;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见风使舵”[N];中国证券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方方;为了使“下次危机”不会更糟[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辛华;“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N];江苏经济报;2000年
9 胡乐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融入主流”:一种可疑的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朱安东;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演进及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汉全;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批判[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2 张翼飞;城市内河生态系统服务的意愿价值评估[D];复旦大学;2008年
3 邱晖;新古典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对时间维度认识和处理的演变与比较[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可嘉 ;经济周期波动的监测与预警系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2 李娟子;经济周期波动与实际商业周期理论[D];武汉大学;2004年
3 仲福森;经济周期与产业波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
4 林智;创新理论与政策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5 林之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霍奇逊演化经济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龚丽娟;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启示[D];西北大学;2008年
7 黄克捷;经济波动与公司的信用风险[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杜哓雪;从非主流经济学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杨哲;广义竞争的分析纲领[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5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1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