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国际贸易中隐含碳计算方法的比较——以2007年中国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16 00:54

  本文选题:国际贸易 + 投入产出分析 ; 参考:《资源科学》2012年10期


【摘要】:本文采用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和能源统计数据,比较了国内外在测算贸易隐含碳中主要应用的三种方法:直接排放测算法、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测算方法。结果发现:①除了能源生产加工部门(如石油加工业等)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明显小于其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外,其余行业的完全需求碳排放强度和完全消耗碳排放强度都是比较接近的,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②直接净出口隐含碳(7.50Mt)完全消耗净出口隐含碳(277.30Mt)完全需求净出口隐含碳(408.95Mt)。从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上来看,基于完全需求系数和基于一次能源行业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都反映了对于能源的间接消耗,其结果应该比较接近,本研究实际计算结果也证明,在非能源行业两种计算结果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但是由于目前只能得到统一的能源产值-实物转换系数,从而导致在能源行业基于完全消耗系数计算的碳排放强度远大于基于完全需求系数计算的结果,再加上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这样就进一步扩大了两者计算结果的差异。
[Abstract]:Based on the input-output table and energy statistics of China in 2007, this paper compares thre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e measurement of trade implied carbon: direct emission measurement, complete demand coefficient and complete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except for the energy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sector (such as petroleum processing industry), the total dem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i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its total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The total dem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the total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the other industries are relatively close, the two have strong correlation. The direct net export implied carbon is 7.50 Mt) the total consumption net export implied carbon is 277.30 Mt) the complete demand net export implied carbon is 408.95 Mt ~ (-1).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input-output model,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based on the complete demand coefficient and the complete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primary energy industry both reflect the indirect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results should be similar. The actual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prove that 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results in the non-energy industry, but only the unified energy production-physical conversion coefficient can be obtained at present. As a result,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total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in the energy industry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based on the complete demand coefficient. In addition, China is a big energy importer, which further wide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中国贸易隐含碳转移变化与国际产业分工”(编号:11YJCZH17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中国对外贸易中CO2转移排放研究”(编号:41201591) 国家社科项目“全碳效率测度与区域生态经济评价研究“(编号:12BJY025)
【分类号】:F752.6;X19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张晓平;;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3 顾阿伦;何建坤;周玲玲;姚兰;刘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转移排放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9期

4 姚愉芳;齐舒畅;刘琪;;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5 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军平;刘磊;马晓明;;基于EIO-LCA模型的中国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结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陈m"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转变——基于隐含碳的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3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迪;魏本勇;方修琦;;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2002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沈可挺;李钢;;CGE Model Measures Carbon Duty's Impact on China's Export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6 梅林海;谭轶;;引入进口贸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7 王磊;;美国碳关税政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8 张纪录;;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研究——基于改进的投入产出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7期

9 沈可挺;李钢;;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评估[J];财贸经济;2010年01期

10 姜鸿;梅雪松;张艺影;;基于碳排放权价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评估[J];财贸经济;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晓旭;王英;;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测量方法研究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唯;赵娜;;基于社会福利效应分析的碳关税征收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絮絮;徐鹤;;欧盟第二波碳关税压力与中欧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基于EDR的隐含碳系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史贤华;徐明辉;;中国中部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A];第四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闫云凤;杨来科;;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以CO_2排放为例[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鞠丽萍;陈彬;戴婧;陈绍晴;杨谨;何国p,

本文编号:2024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24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