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放影响因子与碳足迹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低碳经济 + 碳排放 ; 参考:《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摘要】:低碳经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碳排放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问题之一更加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本文分别从国家、省域、城市和家庭层面回顾影响碳排放因素的相关文献,从国家和省域层面、交通领域层面和产品层面分析碳足迹的现有研究和应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进行展望。
[Abstract]: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Carbon emissions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by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urban and household levels,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footprint at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transport and product levels.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application are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江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JJ09485
【分类号】:X701;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何建坤,刘滨;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化普,殷亚峰;均衡交通分配模型与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1995年04期
2 田继敏,赵纯均,黄京炜,蔡连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交通影响评价建模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1998年03期
3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4 陈六君,王大辉,方福康;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6 吴家兵,张玉书,关德新;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方法与进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8 齐玉春,董云社;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9 樊杰;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10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帮英;苏方林;;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GWR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4期
2 许广月;;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其区域比较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财经论丛;2011年02期
3 徐大丰;;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4 景跃军;刁巍杨;;东北地区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及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管理评论;2010年08期
5 谭丹;黄贤金;胡初枝;;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J];四川环境;2008年02期
6 魏下海;余玲铮;;空间依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重新解读中国的EKC假说[J];探索;2011年01期
7 韩亚芬;孙根年;李琦;陈建永;;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中国省际碳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冬;独孤昌慧;;发达国家环境碳排放问题实证研究及启示[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9 刘中文;氋朋钊;赵井会;;基于能耗的碳排放研究[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胡少一;朱巍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性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珊;;经济危机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法制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贵松;陈建成;陈秋华;;森林旅游业低碳化探讨[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3 张芳;;清洁生产——低碳经济下企业发展的唯一选择[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莫神星;;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欧盟低碳能源法律政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大全;;“京都议定书”“低碳经济”与二氧化碳绿色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6 王大全;;“京都议定书”“低氐碳经济”与二氧化碳绿色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荣s,
本文编号:2054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5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