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及其对广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26 05:36

  本文选题: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 广东省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12期


【摘要】:以Stavins于1995年提出的排放交易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基础,从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机制、监督和实施以及与现行法律和制度的整合四个方面对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进行分析,并讨论它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广东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proposed by Stavins in 199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ission trading system of the European Union from four aspects: total control goal, distribution mechanism, supervision and enforcement, and integration with existing laws and systems.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its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作者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2011年广东省低碳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东省森林碳汇交易体系研究”(零C18)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传艳;周国逸;王春林;王旭;;广东省森林植被恢复下的碳储量动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常凯;王维红;;双重管制政策下碳减排效率[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3 张晓艳;;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9期

4 叶金盛;佘光辉;;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吴子君;王方思;唐邵玲;;国际四大碳交易市场的比较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年2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国逸;;广州市林业碳汇措施——从近10年森林碳汇动态谈起[J];中国城市林业;2007年06期

2 周国逸;唐旭利;;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09年01期

3 刘茂秀;史军辉;王新英;彭秋梅;;林分郁闭度和龄级对防护林碳汇功能及固碳价值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林清山;洪伟;吴承祯;林勇明;陈灿;;福建省柑橘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昭日格;岳永杰;姚云峰;李钢铁;;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6 张超;韩冬花;彭道黎;;基于SPOT5和PCA的柞树林地上碳储量的估测模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7 张新霞;李娟;;构建低碳石家庄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选择[J];河北企业;2012年05期

8 孙荣;袁兴中;廖正军;曹慧;;成渝经济区森林碳储量动态及空间格局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12期

9 魏文俊;王兵;郭浩;;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江西省森林贮碳功能研究[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年04期

10 李挚萍;程凌香;;碳交易立法的基本领域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谭文雄;梁素莲;;广东省韶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分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2 史军辉;史彦江;刘茂秀;王新英;;新疆“三北”防护林工程固碳效益评价——以疏附县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叶金盛;汪求来;;广东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4 谭文雄;梁素莲;;广东省韶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分布[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史军辉;史彦江;刘茂秀;王新英;;新疆“三北”防护林工程固碳效益评价——以疏附县为例[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爱玲;杉木连栽地轮栽柳杉和闽楠后养分及铝分布与迁移动态[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2 王光华;北京森林植被固碳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张国斌;岷江上游森林碳储量特征及动态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4 林清山;柑橘林碳汇潜力和生态服务价值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周伟;徐州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简盖元;森林碳生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陶冉;跨国石油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花;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的区域分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振龙;云南省临沧市膏桐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0年

3 于泉洲;南四湖湿地植被碳储量的初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慧;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固碳减排潜力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晓菲;河南西平县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与环境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刘书剑;沽源县森林碳储量遥感动态监测[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富兰格;库布齐沙漠油蒿群落碳、氮储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姜慧泉;金沟岭林场森林地上生物量时空动态分析与预测[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王超;黄土高原不同林龄毛白杨人工林碳密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庞家平;西双版纳橡胶林的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世群;王书航;陈月庆;邹婷;;安徽省乔木林固碳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2 马钦彦,陈遐林,王娟,蔺琛,康峰峰,曹文强,马志波,李文宇;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3 周传艳;周国逸;王春林;王旭;;广东省森林植被恢复下的碳储量动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4 樊登星;余新晓;岳永杰;牛丽丽;高志亮;马莉娅;;北京市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2期

5 万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以其经验借鉴[J];财经政法资讯;2010年04期

6 王立海;孙墨珑;;东北12种灌木热值与碳含量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王绍强,周成虎,罗承文;中国陆地自然植被碳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8 赵敏,周广胜;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9 曹军,张镱锂,刘燕华;近20年海南岛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10 光增云;;河南森林植被的碳储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义祥;福建省主要森林类型碳库与杉木林碳吸存[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广东省生态学会1990年工作总结及1991年工作计划[J];生态科学;1991年01期

2 柯文仲;;南粤新景两帧[J];环境;1999年12期

3 叶志容;钟伟青;;有压力才有动力——访新任广东省环保局局长袁征[J];环境;2000年03期

4 ;锐意创新 不断进取——广东省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J];大自然;2002年04期

5 林桂花;韩博平;;鹤地水库浮游生物与富营养化特征分析[J];生态科学;2002年03期

6 黄谦德;;广东省燃煤发电污染控制问题的探讨[J];广州环境科学;2003年03期

7 曾晓舵,郑习健;广东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生态环境;2004年03期

8 温丽容,刘乙敏,刘国光,崔光琦,程炯;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控制断面方案讨论[J];生态环境;2005年04期

9 黄慧诚;黄向文;;肇庆“创模”进入收官阶段——6月29日通过广东省检查组验收[J];环境;2005年07期

10 绿网;刘焕彬;黄宁生;万洪富;郑奋明;谭元亨;;绿色广东:和谐社会的高度——绿色广东大家谈[J];环境;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怡林;江腾辉;;广东省农药残留污染的现状和治理措施[A];全国安全用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吴自香;刘彦兵;;广东省居民住宅室内氡浓度检测与评价[A];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文庆;古德祥;张古忍;;广东省危险性入侵生物的危害与控制[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引贤;卢体康;曹松嵘;;关于在广东省建设绿色养殖场的初步探讨[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朝晖;林少君;林秋奇;胡韧;韩博平;;广东省主要大中型供水水库和典型湖泊微囊藻毒素的分布[A];海峡两岸第三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6 吴玉琴;杨春林;;基于能值分析的2006年广东省社会代谢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静宇;孟静静;黄少鹏;;生物炭增汇减排作用及其发展前景展望[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詹潮安;陈玉军;舒春风;;广东省湿地的地位、作用和保护利用对策[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9 程炯;刘平;戴照福;陈志良;;广东省农业环境问题与生态农业建设[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邱祖楠;;关于健全广东省环境应急监测网络的探讨[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翁淑贤;广东:“好”天气减少[N];人民日报;2005年

2 李凤荷;抓准二氧化碳减排商机[N];中国电力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钟奇振;构建水气固三位一体环境管理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南 信;广东省加大海洋环境执法力度[N];中国海洋报;2006年

5 何平 谢苗 绿叶;建设“绿色广东”的排头兵[N];中国矿业报;2007年

6 伍静妍;广东率先立法解决跨界河流污染纠纷[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陈婧;广东省环保局:联窖80%废塑料来自国内[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陈果;国家关心南粤饮水安全 四部委局广东全面调研[N];广东建设报;2006年

9 粤建;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监管[N];广东建设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汤璇;广东今年继续大手笔“治污”[N];广东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刚;广东省温泉宾馆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室内氡水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2 李德军;珠江三角洲森林和蔬菜地土壤一氧化氮排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屈伟月;广东省特殊人群血液和母乳中多溴联苯醚、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4 冯俊;环境资源价值核算与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吉宗玉;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贺瑞敏;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刘尚余;可再生能源领域CDM项目开发的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肖志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金利;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朱文锋;广东省沿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3 梁鹏;广东省市售水产品中汞含量分布及人体摄入量评估[D];西南大学;2008年

4 刘水良;广东省海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胡光华;广东省环保产业现状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谢涤非;广东省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水质管理信息系统研制[D];暨南大学;2002年

7 王耀华;森林碳汇市场构建和运行机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8 林少君;广东省典型水库与湖泊微囊藻毒素分布及水华微囊藻产毒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肖慧娟;广东省陆域碳收支估算及其变化机制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谭镇;广东城市湖泊沉积物营养盐垂直变化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9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69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2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