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收入属性再解析——基于马克思对资本本体及其来源的双向路径选择
本文选题:财产性 + 收入 ; 参考:《商业时代》2012年31期
【摘要】:马克思通过资本本体及其来源分析资本家的财产性收入分别具有社会性、阶段性和剥削性三种属性。本文通过上述双向路径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本质属性和多重非本质属性,提出从资本来源看,居民财产性收入具有劳动性属性;从资本本体看,具有非剥削性、非劳动性和要素收入属性,从而深化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属性的研究。
[Abstract]:Marx analyzed the capitalists' property income by capital ontology and its sour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tial and multiple non-essential attributes of the residents' property income in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rough the above two-way path,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residents' property income has the labor attribute from the source of capital, and from the view of the capital ontology, It has the attribute of non-exploitation, non-labor and factor income.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sjd790053)
【分类号】:F091.91;F01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谭小萍,胡菁惠,查正铭;“不劳而获”与“非劳动收入”[J];生产力研究;2004年03期
2 谷书堂,蔡继明;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J];经济学家;1989年02期
3 胡培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J];学术月刊;2001年11期
4 杨继瑞;劳动者个人财产多寡现象辨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新;;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2 简新华;社会主义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3 叶飞文;论深化认识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J];东南学术;2002年04期
4 卫兴华;2001年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经纬;2002年06期
5 杨万东;如何看待私营企业主收入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6期
6 王遐见;论按贡献分配机制[J];经济评论;2001年03期
7 卫兴华,陈享光;2001年国内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评论;2003年01期
8 陈希敏,白永秀;从收入分配的本质看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原则的理论依据[J];经济评论;2003年03期
9 郭飞;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基本理论的若干思考[J];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10 蔡继明;转型期的中国理论经济学[J];经济学动态;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继明;;坚持用《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研究《资本论》——缅怀我的导师周守正教授[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卓武扬;IT产品价格论[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红安;劳动及劳动价值理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杨军;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D];武汉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太淼;刍论劳动范畴[J];江汉论坛;2003年01期
2 何炼成;关于劳动力商品论与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关系——兼评何雄浪、李国平与关柏春之争[J];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3 卫兴华,孙咏梅;当前政治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4年11期
4 谷书堂,蔡继明;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J];经济学家;1989年02期
5 关柏春;刘慧;;论马克思的工资、利息范畴创新[J];岭南学刊;2006年04期
6 胡培兆;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J];学术月刊;200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锋;宫川彰;;关于《资本论》第2卷与第3卷中劳动价值论的矛盾论述之解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4期
2 海琳;;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撷英[J];书城;1998年11期
3 邵兴全;林艳;;社会资本的累积效应及其家庭福利改善[J];改革;2011年09期
4 王铮;;金融学与经济学方法的思索[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5 杨媛;顾蕾靓;;高效率和高福利并存的解释[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5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昌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野中的管理劳动[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本文编号:2070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7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