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述评

发布时间:2018-06-26 14:03

  本文选题:产品空间 + 比较优势演化 ; 参考:《经济评论》2012年04期


【摘要】: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结构转型,而结构转型所需能力的积累源于比较优势的自然演化,并且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最终会出现收敛。然而,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国富国穷现象一直存在,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并不能给出统一的理论解释,尤其是在解释"中国出口增长之谜"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等增长谜题时,理论严重滞后于现实。为此,Hausmann等新近提出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试图构建解释国家间增长绩效差异的统一理论框架,即产品空间决定了比较优势的演化,进而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一脉相承,但因其进一步考虑到产品空间的异质性及产品集的不连续性等情况,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政策的指导意义更强。
[Abstract]:Development economists believe that the core probl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ability required for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riginates from the natural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will eventually converge. However,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henomenon of poor countries and rich countries has always existed, and the existing theories of economic growth cannot give a unified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In particular, the theory lags behind the reality in explaining the growth puzzles such as "the riddle of China's export growth" and "middle income trap". Therefore, Hausmann and others have recently put forward the evolution theory of product spac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trying to construct a unifi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 of growth performance between countries, that is, product space determines 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n deter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The the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bu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and policy because of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product space and the discontinuity of the product se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产业竞争优势转型战略与全球分工模式的演变”(09&ZD035)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产业竞争优势转型及其风险研究” 陕西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基金项目“低碳背景下陕西优势产业培植研究”(12JK0138) 陕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低碳约束下陕西产业竞争优势转型及对策研究”(2012KRM70)的资助
【分类号】:F06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伍业君;张其仔;;“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解释[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2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3 金碚;;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7期

4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毅;古代“茶马互市”贸易的分析及对现代贸易的启示[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黄毅;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曹滨斌;;甘薯产业比较优势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5 孙能利;;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途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汪琳;;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08期

7 史晓瑜;;资源禀赋、竞争优势与新疆产业结构优化战略[J];北方经济;2011年18期

8 胡又欣;比较优势理论到新贸易理论发展之浅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李晓西;;改革开放30年对外开放理论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张小蒂,李晓钟;略论“比较利益陷阱”[J];商业研究;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家胜;祁春节;;经济全球化、二元经济与新农村建设[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曼;;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从比较优势陷阱的视角[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4 陈文华;;基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农业产业创业案例研究——以江西省两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例[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辉文;陈赤平;;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兼评“比较优势陷阱”论[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陈飞翔;刘佳;黎开颜;;自主创新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基于机电产品出口数据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7 程恩富;廉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中的一个新原理[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惠兰;;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9 郑后建;华衍;;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应用与转变[A];“2003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何昌;;从开放经济看建设环鄱阳湖经济区的意义[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2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4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世兰;中国出口扩张路径模式[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欣昱;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吕新军;国际外包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林建安;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谭肖肖;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及新开放观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董洪梅;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涛;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与制造业劳动力比较优势相关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伶俐;基于中欧鞋业贸易摩擦的我国鞋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朱翔;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伍三;宁乡县农民增收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陈明秋;动态比较优势与我国外贸产业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雷定欣;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与绩效关系:工作嵌入的中介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金碚;李钢;陈志;;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2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3 金碚;;中国工业化60年的经验与启示[J];求是;2009年1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龙;[N];广州日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金碚;[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其春;罗辑;;福建省制造业结构转型的动态分析与优化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黄锐;;论农村金融供求结构的调整[J];黑龙江金融;2008年12期

3 孙芙蓉;;“保增长”如何兼顾“结构转型”——访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J];中国金融;2009年02期

4 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5 曹昱亮;于浩淼;;探究我国农区村域农业结构转型动力机制[J];特区经济;2010年06期

6 杨刚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龙岗的实践路径[J];南方论刊;2011年01期

7 李昭蓉;银行渴望收入结构转型[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年09期

8 盛世豪;;现代服务业: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9 李兴江;张明霞;;中国西部资源型企业发展接续产业与结构转型问题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叶祥松;李远礼;;泛珠三角制造业结构转型的特点及演进趋势[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健勋;;分配与治理:风险社会的环境法结构转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马庆斌;;城市化面临结构大转型[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3 方小容;;网络时代期刊文献被引年代结构转型的研究[A];向数字化转型的图书馆工作[C];2004年

4 ;香港制造业崭露生机[A];中国缝制械行业“十一五”发展战略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潘家华;伞锋;;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转型[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汪贤裕;苏应生;;纵向差异产品空间下,进入者的质量选择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隋映辉;;协调发展:新科学发展观及其增长战略[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8 洪大用;;发展社会事业,,化解深层矛盾,防范公共危机[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9 周建国;;金字塔还是橄榄球?——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化趋势探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10 束顺民;;人格化、官僚化到市场化——中国公共管理的路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左;结构转型 创新强市[N];科技日报;2009年

2 世纪证券 颜彪;能源结构转型 电力设备业趋强[N];证券时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陈平;结构转型要立足中国国情走出美欧模式的局限[N];消费日报;2010年

4 记者 孙志平 王晖余 夏冠男;二产首超一产,海南结构转型见成效[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记者 朱殿勇 通讯员 高原 邱明媚;结构转型提升沁阳发展后劲[N];河南日报;2011年

6 记者 王妍;能源结构转型“路线图”浮出水面[N];金融时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f ;比较型视角理解“刘易斯拐点”:未来中国结构转型“新红利”[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记者 刘国锋;加快结构转型 挺进铁路大市场[N];首都建设报;2009年

9 记者 黄宝锋 蔡晓华;宽甸能源结构转型肯下慢工夫[N];辽宁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秦叙常 通讯员 覃成明;来凤五大产业引领结构转型[N];恩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栋;可持续发展理论原则与转型期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童霞;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型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柴洪辉;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平衡增长:统一增长模型[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王娟;公共投资对结构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董明;新兴商人群体形成与社会的转型[D];上海大学;2011年

6 周桂荣;区域合作中的政府管理模式选择[D];南开大学;2009年

7 王峰苓;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弥;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9 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敬海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昱楠;企业规模和结构转型[D];清华大学;2011年

2 蔡海燕;老工业区结构转型中的空间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邵洁笙;广东纺织业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任云;中国人口结构转型与政府教育投入[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巴图;新科技革命对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范晓非;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与供求拐点[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钟润东;要素禀赋与中国贸易结构转型[D];复旦大学;2008年

8 付兵;社会变迁视角下西部山区农村社区结构转型及其动力分析[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刘振毅;中国东部六省市第三产业结构转型合理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10 郭红霞;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社会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本文编号:2070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70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5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