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分工理论体系研究
本文选题:分工 + 协作 ; 参考:《经济学家》2011年10期
【摘要】: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从分工经济提炼出"协作"范畴,把分工之效率源泉归结为协作创造的社会生产力,进而把人类生产当作协作网络自我演进的动态社会系统;二是将分工作为政治经济学"一切范畴的范畴",这既是对斯密传统的继承,更是发展:马克思历史地、具体地研究了分工,最终以协作-生产效率的互动机制为基础,建立了分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体系,将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乃至于上层建筑融为一体。
[Abstract]:Marx's theory of division of labor has two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first, the category of "cooperation" is extracted from the economy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source of efficiency of division of labor is attributed to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created by cooperation. The second is to regard division of labor as the category of all categories in political economy, which not only inherits Smith's tradition, but also develops: Marx's history, 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cooperation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alysis system of division of labor is established, which integrates productivity, production mode,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even superstructure.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政治经济学子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F0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焦建华;;试析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全球化结构的分析及其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2 侯风云;马克思分工理论及在经济分析史中的地位考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阿林·杨格,贾根良;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2期
4 任治君;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市场价格决定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4年04期
5 杨慧玲;;劳动价值实体是市场经济社会分配的必然客体——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之比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1期
6 谢富胜;李安;;分工动态与市场规模扩展——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德亚;董有德;;跨国公司产品内分工与我国的产业升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聂晶;张明林;;基于新兴古典主义分工理论的农业产业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李传健;;分工、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吴汉洪;;微观经济领域和宏观经济领域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论争的比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徐忠爱;;企业边界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6 于洋;对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反思[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易明;吴金艳;;外部经济、企业分工与产业集聚[J];创新;2008年02期
8 秦志岗;黎东升;;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综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马艳;严金强;;马克思主义两部类经济增长关系模型探讨[J];财经研究;2009年05期
10 周鹏;经济转型期我国区域分工演化分析[J];财贸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傅沂;刘汉民;吴丽锋;;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研究——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的转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衔;庄志晖;;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批评:一个理论述评[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杨慧玲;;协作、社会生产力与知识[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维闵;;方法、对象、结构与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玲;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王建军;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钢铁产业整合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蔡勇志;国际分工下我国模块化企业集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福涛;创新集群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胡国平;产业链稳定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王福华;物流园区成长及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张广华;银行保险制度研究及中国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谦;基于演化结构的产业发展分析[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韩莉;马克思产业组织思想探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潇潇;审计行业专门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佳;基于产业集群的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武梁安;市场规模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马铭婕;学术发表的“眼球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明;河南省农村公路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8 林娟娟;服务业模块化组织中的知识流动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9 关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分工理论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平平;大庆市奶牛总体适度养殖规模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约翰·H·邓宁,杨长春;全球化经济若干反论之调和[J];国际贸易问题;1996年03期
2 胡钧;不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阿林·杨格,贾根良;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02期
4 谢富胜;;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J];教学与研究;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建国;马克思“社会生产力”观及其意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04期
2 梁建委;邵鸿飞;;马克思分工理论视域下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4期
3 田鹏颖;;论马克思视野中资本与全球化的内在关联[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7期
4 邱海平;;全球化时代的中小企业:重新审视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5 杨圣明;;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6 初文杰,于潇唐;全球化的历史逻辑与理性审视[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林永青;;新经济企业的全球化协作[J];中国电子商务;2007年Z1期
8 栾文莲;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研究——世界市场的经典叙述与现代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01期
9 黄福东;全球化背景下“剥削”观刍议[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王丹;冯文华;;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的当代维度[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涛;;马克思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内在逻辑与实证检验——透过转型对马克思经济社会发展观的再认识[A];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戴达远;;不能把“公众所有制”纳入马克思的思想体系[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蔡秀玲;;马克思的“中间阶层”思想与改革开放后中国“中间阶层”研究[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滨;;马克思的报刊使命观[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枫;;马克思头像银币的解读[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6 谢永萍;;论我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途径[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汤润千;;关于第一国际成立大会的几个问题[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8 邹东涛;;马克思的竞争理论之我见[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10 张时卢;王勇;;马克思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论述与现实示范[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丰;用马克思的方法认识全球化[N];学习时报;2001年
2 宗寒;全球化具有两重性 开放中坚持自力更生[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柏亮;中国要紧迫地拥抱全球化[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市纪委 钟立;优良的作风是一种社会生产力[N];汕头日报;2010年
5 记者 彭德倩;共商全球化与亚洲选择[N];解放日报;2010年
6 广文;韩国船配物资全球化支援中心开张[N];中国船舶报;2010年
7 顾秉林 清华大学校长 本报记者 赵婀娜 整理;在全球化和本地化间取得平衡[N];人民日报;2011年
8 韩晗;全球化下的问题与思考[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全球化与伪全球化[N];中国经营报;2011年
10 钟平;像马克思那样办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慧玲;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5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胡颖峰;吉登斯现代性社会理论与“第三条道路”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8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9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剑抒;马克思自由思想的真蕴及其当代境遇[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国亮;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孙爱国;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看全球化[D];山东大学;2005年
3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4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5 宋强玲;马克思自然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业锟;《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D];内蒙古大学;2004年
7 汪涛;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斌;中国与美欧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自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初探[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李艳萍;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观[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83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8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