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地位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2018-07-03 09:48

  本文选题:共同富裕 + 邓小平理论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摘要】: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体系的基本内涵体现了四对辩证统一关系,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和政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共同富裕思想,是构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种子",是使邓小平理论体系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基因",是推动邓小平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动力"。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一,坚持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重塑初次分配机制;第二,保障公平的发展权利,不断推进共同富裕水平;第三,打造经济升级版,更快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
[Abstract]: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Deng Xiaoping's thought system of common prosperity embodies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four pairs of dialectical unity, namely, productivity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 economy and politics,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bsoluteness and relativity. The idea of 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seed" to construct the Deng Xiaoping theoretical system, the "gene" to make the Deng Xiaoping theoretical system have socialist nature, and the "mot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Deng Xiaoping theoretical system. The thought of common prosperity of Deng Xiaoping is still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irst, to insist on the principle of considering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and to reshape the initial distribution mechanism; second, to guarantee the right of fair development, and to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level of common prosperity; third, Build economic upgrade edition, raise income of lower income group faster.
【作者单位】: 国防信息学院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武汉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社会公平正义与‘无直接利益冲突’研究”(10CKS01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49.1;F091.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晓红;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三层涵义[J];党建研究;1998年01期

2 王光银;金进喜;;邓小平在接班人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J];资料通讯;2001年Z1期

3 杨兴林;;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4 荣开明;;略谈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结构[J];学习月刊;1995年07期

5 许耀桐;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结构与特点[J];社会科学论坛;1998年Z1期

6 崔凤梅;;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科学社会主义;2007年03期

7 文斯奇;;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J];现代哲学;2000年03期

8 毕剑横;;《邓小平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评介[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9 沈道海;;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新探[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10 张殿清;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科学性[J];学习与探索;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延生;;邓小平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东华;;论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王鑫;;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4 胡兴华;;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A];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讨论会文集[C];2008年

5 肖长富;高宝柱;;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从政;陈家泽;钟声;;对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卞敏;;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静梅;白世林;;刍议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模式”的形成[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明瑞有;;构建和谐社会,走出认识误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东;彭新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初探索起点——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新探[A];北京大学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N];人民日报;2003年

2 李君如;“三个代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组织人事报;2003年

3 马保平(作者系兰州商学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未来[N];甘肃日报;2001年

4 李君如;在“三个代表”旗帜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文汇报;2003年

5 ;北大召开“三个代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会[N];光明日报;2003年

6 韩振峰;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大贡献[N];河北日报;2004年

7 程中原;论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4年

8 许志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N];解放军报;2001年

9 彭秀峰;触摸真理的魅力[N];解放日报;2004年

10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桑杰;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时代要求[N];青海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武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易重华;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实践[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2 何敏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3 赵磊;关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再认识[D];辽宁大学;2013年

4 罗婧;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5 冯迪音;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探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

6 于天罡;邓小平理论体系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旭文;马克思经济价值观视域下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刚;论邓小平的大局观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任东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河南大学;2005年

10 程龙;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93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93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