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斯蒂德曼讨论联合生产条件下价值决定问题的主要错误与纠正

发布时间:2018-07-05 00:38

  本文选题:斯蒂德曼 + 联合生产 ; 参考:《经济纵横》2013年04期


【摘要】:斯蒂德曼曾经列举一个所谓联合生产条件下的数值例子,得出负的商品价值,以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而支持斯拉法的价格理论。斯蒂德曼的研究受到国内外不少学者的反驳,但是这些反驳尚有不足,未能抓住斯蒂德曼研究的几处根本错误。本文详细解剖斯蒂德曼和其他学者的数值分析观点,指出斯蒂德曼研究中的几个根本错误:一是斯蒂德曼的两个生产程式的确存在不同的生产效率,所以不能直接用他的联立方程来求解价值量,同时也不适合用他所使用的投入产出法来求解单一产品的价值量。二是既然这两个生产程式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那么它们在价格体系中就不存在利润的平均化问题。三是斯蒂德曼公式一方面表明利润是商品自身创造的,另一方面又表明商品自身不创造剩余价值,存在自相矛盾问题。针对斯蒂德曼所举数值例子,相对于其他学者,本文给出了更符合马克思原意的纠正性解答。
[Abstract]:Studeman once cited a numerical example under the so-called joint production condition to obtain negative commodity value which negates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and supports Slavat's price theory. The research of Studeman has been refuted by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but these refutations are still insufficient and fail to grasp several fundamental mistakes of Studeman research. This paper dissects the numerical analysis views of Studeman and other scholars in detail, and points out several fundamental errors in the study of Studeman. One is that the two production programs of Studeman do have differe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refore, it is not possible to directly use his simultaneous equation to solve the value of a single product, nor is it suitable to use the input-output method used by him to solve the value of a single product. Second, since the two production programs have different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y do not have the problem of average profit in the price system. The third is that the Studeman formula shows that the profit is created by the commodity itself, on the other hand, it shows that the commodity itself does not create the surplus value, which is contradictory. For the numerical example given by Studeman, this paper gives a more correct solution than other scholar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国外劳动价值论‘新解释’最新发展研究”(12BJL002)的成果
【分类号】:F01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必源;;对联合生产条件下价值决定问题的讨论与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2 张念瑜;;论斯拉法的联合生产体系[J];经济科学;1992年04期

3 朱钟棣;联合生产与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定理——评西方经济学界在剩余价值学说上的一场争论[J];上海经济研究;1990年01期

4 冯金华;侯和宏;;负剩余价值和正利润可以同时存在吗?——破解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之谜[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杨耕;法国唯物主义的两个派别及其启示──兼论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杨金运;;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任务[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6 李丰春;;中国共产党农村思想政治工作60年(1949~2009年)发展历程及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7 陶富源;;马克思辩证哲学革命的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何艳;;科学发展观现实化的制度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英;李晓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特点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邸乘光;;马恩列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忠朝;;行政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刍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百年分合——兼谈“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救中国”[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3 范肇臻;刘赣州;;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发展与灾害关系的思想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敏志;翁国民;;社会自治组织之生成及我国相关立法之完善——以贸易救济中的行业协会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5 吴金瓯;;“用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伦理学解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欧志刚;;以权力利益关系为着力点构建和谐的党内关系[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登巧;;关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A];湖南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共运史学会2009年年会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新夏;;哲学转向及超越“认识论模式”辨析[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9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10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云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莹;黑土地文化与萧红小说创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龙生;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道模;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万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因分析及历史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白暴力;;实物价格理论分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4期

2 丁堡骏;按照马克思思想研究斯拉法——答斯蒂德曼[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贵民;;对西方学者否定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12期

2 杨民;“价值转形”与劳动价值论的回顾和新探[J];经济评论;2004年01期

3 徐幼民;论劳动价值论的成立条件[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S1期

4 杨玉生;评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争论[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裴宏;;价值转形是伪命题吗?——与冯金华教授商榷以及一点评论[J];经济评论;2011年01期

6 冯金华;侯和宏;;负剩余价值和正利润可以同时存在吗?——破解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之谜[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金日;国外关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争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5期

8 洪远朋,马艳;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十点认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吴声功;劳动价值论与生产要素论的难题解述[J];学海;2002年03期

10 丁堡骏;按照马克思思想研究斯拉法——答斯蒂德曼[J];税务与经济;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新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许有伦;;劳动价值论和商品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创新[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志;;新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吉清;刘明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全面推进科教兴国战略[A];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孙宇晖;;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成庆生;;21世纪“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挑战[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洪灏;;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几点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赵凌云;;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特征及其发展[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9 刘大军;;劳动价值论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许有伦;;怎样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叔明;劳动价值论历史地位(十五)[N];福建日报;2002年

2 张建君;加深对劳动的认识[N];光明日报;2003年

3 笛清;《走出千年学术迷宫》创新解读劳动价值论[N];光明日报;2006年

4 ;劳动价值论研究热点综述[N];北京日报;2002年

5 记者 杨光;再看劳动价值论[N];中国财经报;2001年

6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蔡继明教授;如何深化和发展劳动价值论[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7 陈享光;深入讨论劳动价值论和分配问题[N];人民日报;2002年

8 广东省委党校 郑志国;劳动价值论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N];发展导报;2001年

9 梁正 王胜强;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发展劳动价值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10 冯子标 焦斌龙;劳动同质性的假设是劳动价值论走不出困境的根[N];发展导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三红;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乔均;基于马克思主义市场价值理论的品牌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4 梁玉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郑文范;科技进步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D];东北大学;2001年

6 谢闽;和谐的成本[D];江西财经大学;2005年

7 朱世陆;人类主体经济学探索[D];厦门大学;2008年

8 吴春雷;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2年

9 孙彪;李嘉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评述[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锦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2 尚航;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年

3 谢伟;转形问题的数理分析及启示[D];东北大学;2009年

4 李晶磊;拉卡托斯“硬核—保护带”视域下劳动价值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5 郭玲;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关争议问题的认识与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宋锋华;正确理解和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D];新疆大学;2004年

7 李接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刘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法经济学思想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月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新和发展[D];渤海大学;2012年

10 王小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若干热点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98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098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e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