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会成本的农户参与生态建设的补偿标准——以吴起县农户参与退耕还林为例
本文选题:机会成本 + 生态补偿标准 ; 参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2期
【摘要】:为促进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保护的机会成本应包括人们因参与生态保护不得不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投入和潜在损失。根据机会成本法,以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对吴起县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如果退耕后以舍饲养羊为主导产业,吴起县退耕还林补贴低标准为729元/亩,高标准为1014元/亩,标准定为900元/亩较为合适。提出建议在以后的生态补偿项目中补偿金在补偿期限内逐年递减发放,在起始阶段发放较高的补贴数额。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should include all kinds of inputs and potential losses that people have to change their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because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opportunity cost method, the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returning cropland to forest in Wuqi county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 standard of subsidy for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was 729 yuan / mu, the high standard was 1014 yuan / mu, and the standard was 900yuan / mu. It is suggested that compensation should be issued year by year in the futur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oject, and a higher amount of subsidy should be paid in the initial stage.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生态保护过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途径——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例”(编号:09YJC790172)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农村产业生态化转型研究”资助(编号:2009RKA359)
【分类号】:F326.2;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2 谢利玉;浅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2000年03期
3 孙新章;周海林;;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突出问题与重大战略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阳;柴永煜;赵串串;杨兴中;张凤臣;;探讨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杨希;周圣坤;;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3 汤明;钟丹;;主体功能区视阈下鄱阳湖流域生态共建共享补偿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4 范雅君;张银龙;蔡邦成;;我国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唐增;徐中民;武翠芳;刘建国;;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最小数据法及其在民勤的应用[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6 曹素珍;郭淑青;巩红冬;马海财;曹建军;;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补偿研究[J];北方园艺;2011年14期
7 高尚仁,任恒祺;西部生态林业建设资金管理的理性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Z1期
8 黄丽萍;;福建省漳平市生态公益林管理现状及建议[J];北京农业;2012年12期
9 蔡海生;肖复明;张学玲;;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定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10 梁爱文;李娟;;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及建构——以云南省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丹;;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探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艳丽;王磊;张文Oz;张士萍;王红丽;付小花;乐毅全;;互花米草控制技术对湿地土壤有机碳保留、汇聚能力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胡续礼;张e,
本文编号:2111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1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