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性、不对称信息与递增定价机制
本文选题:公正性 + 信息不对称 ; 参考:《世界经济》2012年09期
【摘要】:本文研究了追求效率和公正诉求的规制者在消费者收入信息不完备环境下的定价机制设计问题,着重探讨了公正诉求是否可能导致最优边际价格递增。信息不对称使得实现公正诉求须基于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上。在效率、公正诉求和市场完全覆盖要求下,紧闭类型域内的非端点类型消费者的边际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端点类型消费者按边际成本定价;更重要的是,如果概率分布均匀以及偏好和主观福利判断等因素满足一定条件,那么最优价格随类型先递增后递减。基于实例将类型域确定性上边界放松至正无穷,公正诉求将使递增定价机制全局最优。半福利主义诉求与类型域无上边界确实可能导致价格递增。连续递增定价机制的理论探索为探讨递增阶梯定价产生的理论依据提供了前期准备,也说明连续递增定价一定程度上能作为缓解社会不公正的一种手段。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of pricing mechanism in the context of imperfect consumer income information for regulators seeking for efficiency and justice, and focuses on whether the demand for justice may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optimal marginal pric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makes the realization of justic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not harming the interests of consumers. Under the demand of efficiency, justice and complete market coverage, the marginal price of non-end-type consumers in the closed type domain exceeds the marginal cost, and the end-type consumers price according to the marginal cost; more importantly, If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is uniform and the factors such as preference and subjective welfare judgment satisfy certain conditions then the optimal price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type. The deterministic upper boundary of the type domain is relaxed to a positive infinity based on an example, and the appeal of justice will make the incremental pricing mechanism globally optimal. Semi-welfare claims and the supreme boundary of the type domain may indeed lead to price increases. The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f continuous incremental pricing mechanism provides a preliminary preparation for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ncremental step pricing, and also shows that continuous incremental pricing can to some extent be used as a means to alleviate social injusti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室;江西财经大学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非线性定价促进节能环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7117323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014.5;F224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燕;递增阶梯定价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永娟;孙曰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品牌的信号功能及其模型分析[J];求索;2011年05期
2 曹琳;;品牌的质量信号特征及信息传递模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3 刘衍桥,李光勤;谈物业管理的兴起——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解释[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邓进;;论商业贿赂及其管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5 陈昆玉;“信息不对称”影响经济行为的一些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6 周海珍;陈秉正;;强制保险能否提高保险市场效率分析[J];保险研究;2009年04期
7 李保明;假冒伪劣商品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管理科学;2000年03期
8 吕凤琴;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分析商品房四主体交易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3期
9 沈铁松;熊中楷;;考虑厂商承诺行为的产品延伸服务市场竞争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4期
10 柳鹏程;;食品消费中的转基因信息不对称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J];理论月刊;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程睿;王华;;公司透明度与市场信息不对称——基于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2 吉翔;周建涛;;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与顺向选择共存研究[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梁工谦;项宜;;设备招评标中的逆向选择分析[A];第五届设备管理第八届设备润滑与液压学术会议论文集——《设备管理设备润滑与液压技术》[C];2004年
4 岳中刚;;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与社会性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蔡西阳;张文杰;余吉安;;物流成本与物流信息研究[A];中国铁道学会物资管理委员会物资管理与营销暨物资流通系统理论学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树青;史少华;;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村市场监管方式的完善与创新[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于航;马维忠;;探讨应对信息经济的物流管理新模式[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龙勇;刘广振;;信息不对称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影响及企业融资选择[A];第七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书宏;;环境信息不对称对于循环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兼谈环境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与完善[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10 马中华;何娟;;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库存质押融资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蓉;打击旅游骗子靠什么[N];深圳商报;2007年
2 ;购房者始终被动[N];科技日报;2006年
3 林金芳;政府应保障房地产市场信息对称[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罗盘邋史钧;河南打造全国最大物流信息平台[N];现代物流报;2008年
5 田俊秀;力促劳务产业实现新跨越[N];固原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吴迪;最危险的敌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记者 黄国文;这边“人求活”那边“活求人”,盼有个就业之声[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米妮;信息不对称,交易何来公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漆家衫;规范房地产市场信息政府必须有所为[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王子鹏;检查是一场猫鼠游戏[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功富;产品市场竞争影响企业非效率投资的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陈睿;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市场微观结构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褚荣伟;C2C在线反馈机制的特征及角色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王要玉;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供应链契约制定[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王致兵;劳动安全监管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宿淑玲;信息不对称视角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铁军;我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形成机制及其金融风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董合平;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股市价格行为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9 刘大伟;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中消费者参与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10 顾婧;风险投资项目的初始和中止决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剑;关系型借贷、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2 陈燕鸣;信息不对称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D];厦门大学;2009年
3 王璐;供水行业价格规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宋威夷;羊群行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余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嘉翔;知识的产权界定、激励及其哲学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7 郑征;信息披露质量对信息不对称水平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陈瑶;我国房地产经纪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D];苏州大学;2004年
9 李随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赵储成;我国股票市场内幕交易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164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16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