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以辽河为例

发布时间:2018-07-14 21:00
【摘要】:本文在分析现有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的基础上,以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辽河干流的源头——福德店和辽河干流入海口——盘锦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辽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利用非参数估计法,测算得出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为160.72元/(人·年);在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利用参数估计法,得出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为255.97元/(人·年)。这样通过同时测量受访者的WTP和WTA,并进行平均值处理,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受访者的实际支付意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独测量受访者支付意愿(WTP)以作为生态补偿标准制定依据所带了的补偿金偏高问题。最后,从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方式和公众参与制度三方面提出了辽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政策性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calculation methods of the river basin, this paper takes the Liaohe river bas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Liaohe River main stream headstream-Fordendan and Liaohe River main stream entrance-Panjin to carry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conditional value evaluation method (CVM) is used to measure and analyze the willingness to pay (WTP) and the willingness to compensate (WTA) of residents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method is used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other factors.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Liaohe river basin is 160.72 yuan per person year, and that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Liaohe river basin is 255.97 yuan per person year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other factors and the method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By measuring the WTP and WTAs of the interviewees at the same time and averaging them, the actual willingness of the interviewees to pay can be reflected more truthfully. To some extent, the problem of measuring the interviewees' willingness to pay (WTP) alone as th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is solved to a certain extent.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Liaohe River Basin from three aspects: fiscal transfer paym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od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7097301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编号:11JHQ031) 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编号:2011lslktzdian-01)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编号:L10BJY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DUT12RW310)
【分类号】:TV213.4;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苏志勇;黑河流域张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恢复的条件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惠春,程国栋,徐中民,张志强,张勃;学习型组织与生态经济研究团队建设[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徐中民,任福康,马松尧,郭庭天;估计环境价值的陈述偏好技术比较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6期

3 张茵,蔡运龙;条件估值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彭建,王仰麟,陈燕飞,李卫锋,蒋依依;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初探——以深圳市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张翼飞;刘宇辉;;城市景观河流生态修复的产出研究及有效性可靠性检验——基于上海城市内河水质改善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徐中民,张志强,龙爱华,陈东景,巩增泰,苏志勇,张勃,石惠春;环境选择模型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以黑河流域额济纳旗为例[J];地理学报;2003年03期

7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8 李金平;王志石;;空气污染损害价值的WTP、WTA对比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9 李金平;王志石;;澳门噪音污染损害价值的条件估值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10 金建君;王志石;;条件价值法在澳门固体废弃物管理经济价值评估中的比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春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以长江口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汤小华;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瑞雪;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鲁绍伟;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动态分析与仿真预测[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肖建红;水坝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及其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6 苏铁;上海市九段沙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前景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海霞;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陈丹;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灌溉水价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鲜骏仁;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李晓云;农地城市流转参与者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艳;北京市居民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环境价值的支付意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白晓飞;荒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估算——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秦珊;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估算及比较分析——以新疆为例[D];新疆大学;2004年

4 赵军;生态系统服务的条件价值评估:理论、方法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强强;甘肃张掖市实施虚拟水战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6 贺斌;矿区复垦土壤相关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7 张巍巍;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途径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程艳军;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高琼;沈阳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与生态功能区划[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彭晓佳;江苏省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仁升,康尔泗,杨建平,张济世;黑河流域山前绿洲水量转化模拟研究[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

2 张茵,蔡运龙;条件估值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胡新艳;广州市流溪河流域白云区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与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6期

4 蔡邦成;陆根法;宋莉娟;陈克亮;;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生态建设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5 俞文政,常庆瑞,寇建村;青海湖流域草地类型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J];草业科学;2005年09期

6 周学红;马建章;张伟;;我国东北虎保护的经济价值评估——以哈尔滨市居民的支付意愿研究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钱水苗,王怀章;论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构建——从社会公正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张翼飞;刘宇辉;;城市景观河流生态修复的产出研究及有效性可靠性检验——基于上海城市内河水质改善价值评估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苏志勇,鲁安新,林清,张海涛;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10 熊鹰,王克林,蓝万炼,齐恒;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海霞;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艳军;中国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江中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流域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与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荣娟;孙友祥;;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几点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2 ;生态补偿连闯三关[J];新理财(政府理财);2009年11期

3 陈孜;;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4 萨础日娜;;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探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5 董景奎;;建立黔东南州生态补偿机制探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6 严泽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J];北京农业;2011年12期

7 李新民;张利敏;;关于建立京张生态补偿机制情况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8 刘华周;亢志华;陈海霞;;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J];江苏农业学报;2011年04期

9 胡小华;史晓燕;邹新;林美芳;陈建勇;;东江源省际生态补偿模型构建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10 曹睿;刘亚修;严向军;;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思考——以富阳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超;杜崇;郭微微;宋雅珊;;关于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2 孔小莉;张华钢;;构建丹江口库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3 李俊梅;吴兆录;费宇;;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萨础日娜;;管理学视角下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探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5 杜秋萍;;船舶生态补偿机制初探[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任建兰;尹春荣;;东营市油气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方卫;赵霞;;上海市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贾引狮;宋志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霞;;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思考[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孙长岩;生态补偿机制何时到位[N];联合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雪峰;有偿使用矿产资源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N];大同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戴言;完善珊溪水库库区生态补偿机制[N];温州日报;2009年

5 记者王颖春;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州府办;尽快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机制[N];阿坝日报;2009年

7 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李标 李涛 李国梁 牛春安;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城市群环境保护[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荧瑶;潘小燕代表——探索建立流域间生态补偿机制[N];台州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盎;建立实施生态补偿机制[N];西部时报;2009年

10 记者 胡少华 通讯员 李淑贞;黄委夏委学术会议研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N];黄河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接玉梅;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2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汪霞;干旱区绿洲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刘青;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侯凤岐;生态资源价值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李英;基于居民支付意愿的城市森林生态服务非政府供给方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高阳;京郊河溪近自然生态评价及其治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袁平;农业污染及其综合防控的环境经济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杨志新;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效应价值的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宏;海岸带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波;滇池治理工程支付意愿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张洁;崂山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伟娜;大伙房水库与上下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左锋;基于CVM的农业污染健康损失估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白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赵进;流域生态价值评估及其生态补偿模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易惠明;我国农村征地生态补偿机制探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建伟;转型期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封雅卓;河北省平山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122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22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