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劳资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15 16:08
【摘要】:劳资两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需要,探索形成并付诸实践的一项重要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思想的提出,解决了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权如何认识劳资关系,如何处理劳资矛盾,如何界定工会职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重新认识和评价劳资两利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llowe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and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democratic period. Explore form and put into practice of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his idea has solved how the proletarian regime understood labour relations and how to handle labour conflicts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led by the working class in colonial and semi-colonial countries. How to define the functions of trade union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the course of our country's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recognize and evaluate the theory of labor and capital benefits.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基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9年院级科研项目《中国劳动政策的历史演变》(项目编号:09YYB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091.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吉金;1949—1956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心理之变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王先俊;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黄爱军;大革命准备时期陈独秀的国民革命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郭根山;道路选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孙喜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认识上的飞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周达;中国双市场体系理论探讨——对双市场体系下的低消费率与最终消费的模型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张北根;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思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王世勇;建国前后刘少奇保护和发展私营经济思想浅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邓淑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执政理念[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奚兆永;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过渡时期的关系问题——《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重要动因》一文质疑[J];长白学刊;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大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的新变化[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董志凯;;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计划经济管理的若干问题(1953—1980)[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迟爱萍;;新中国第一笔国债——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兼谈陈云关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发行思想[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曾令勋;;论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俊国;;论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反腐倡廉举措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真;;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的科学发展思想探析[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格;;毛泽东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计划和基本原则[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国宇;;论建国初毛泽东加强干部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叶明勇;;对毛泽东肯定1951年山西试办合作社的再认识[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吴敏先;曹冬梅;;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抉择和设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宋福范;执政条件下党的先进性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叶青;“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超;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国两制”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10 冀名峰;国有粮食企业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雁宁;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辛帅;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本总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蔡志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组织机理和运营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4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肖冬;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其及历史地位[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6 江业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定的历史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清义;毛泽东群众路线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马翠军;1949—1960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9 邱春林;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农民问题认识的历史考察(1921—1927)[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虹;从《海瑞罢官》的“讨论”看知识分子心态[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庆正;;关于我国古代货币发生和发展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考古;1959年02期

2 魏允和;《社会再生产规律与流动资金运动》一书的评介[J];财经研究;1982年03期

3 刘琳;《资本论》中的科学抽象方法对世界经济研究的重大意义[J];世界经济研究;1983年02期

4 粟闽;论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3年06期

5 朱传h,

本文编号:2124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24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b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