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新李斯特主义:替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新学说

发布时间:2018-07-20 09:10
【摘要】: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失败,哪种学说将取而代之?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们寻求替代性学说的过程中,一种继承并创新李斯特经济学遗产的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日益得到人们的承认和欢迎。与李斯特经济学相比,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具有五个新的特征,它创造性地发展了李斯特有关国家是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石、生产力发展的活动特定性和经济政策的时空特定性等学说,对李斯特主义有关国富国穷的典型化事实提供了演化经济学的理论解释,提出了替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有关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的四项基本原则,预见到欧盟危机并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共同体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它还倡导恢复国民经济优先于国际贸易的"去全球化"作为解决目前危机的根本措施。新李斯特主义经济学将有可能影响到许多国家对华经济政策的制定,对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变革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Abstract]:Neoliberal economics has failed on a global scale. Which doctrine will take its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alternative theories in academic circles and policy makers, a kind of Neo-Liszian economics, which inherits and innovates the economic heritage of Liszt,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nd welcomed by people. Compared with Liszt economics, Neo-Liszist economics has five new features. It creatively develops that Liszt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The theories of activity specificity of productive forces development and space-time specificity of economic policy provide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for the typical facts of Liszism about the poverty of rich countries and rich countries. Proposing four basic principles for the re-establishment of the world economic order as a substitute for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anticipating the crisi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provid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birth of the Latin American and Caribbean Community, It also advocates "deglobalization", which gives priority to national economy over international trade, as a fundamental measure to solve the current crisis. Neo-Listenistic economics may affect the formulation of many countries' economic policies towards China, and it will also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form of China's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L009)
【分类号】:F0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冰;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试析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2 李珍;“华盛顿共识”与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改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5期

3 蒋光化;新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J];拉丁美洲研究;2004年02期

4 张庭伟;新自由主义·城市经营·城市管治·城市竞争力[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5 周新城;;世界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12期

6 刘迎秋;;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反思[J];理论参考;2010年01期

7 潘帅;;浅析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年11期

8 熊家学;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为何日趋接近[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1期

9 卫华;新自由主义及其批判[J];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12期

10 杨帆;关于经济学“非主流”的对话[J];开放导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易风;;和青年朋友谈谈新自由主义问题[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2 佟新;;新自由主义与女性廉价劳动力市场的形成[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鲁绍臣;;佩里·安德森:历史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4 王守昌;;自由(freedom)、自由权(liberty)和自由主义(liberalism)[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文霞;;论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由增量改革到整体推进的影响[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王志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及其当前政策的基本认识[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方兴;;新自由主义与我国当前的金融风险[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曹玉娜;;2007-2009世界经济危机的背后[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樊改霞;;从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看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兼评安迪·格林教授关于民族国家教育制度的形成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申丹虹;;新自由主义、劳动力市场与收入不平等[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延枫;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分析研究新自由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王宏伟;警惕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陷阱[N];中国社会报;2004年

3 刘元琪 编译;新自由主义祸害发展中国家的农业[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法国否定经济新自由主义[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美]马歇尔·萨林斯邋罗杨;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文化和人性[N];文汇报;2008年

6 邢志刚;平衡发展:超越新自由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万俊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朱安东;从“洋教条”中解放出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张晨;阴谋论,还是谏言书?[N];光明日报;2009年

10 [美] 威廉·K·塔布 吕增奎/编译;新自由主义种下什么果实[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忠超;无法走出的困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幼英;当代西方“第三条道路”兴衰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牛文俊;战后美国利润率长期变动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王熙;从经济思潮传播到意识形态扩张[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方永;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D];武汉大学;2006年

6 董伟;论当代经济制度选择与社会结构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7 魏崇辉;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鲁绍臣;反思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立;平等的范式[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郑振成;新自由主义改革与民众主义执政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静;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世衡;新自由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蒋yN;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分析:新自由主义理论思潮的视角[D];苏州大学;2005年

4 黄秋霞;新自由主义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爱玲;新自由主义的理性批判[D];新疆大学;2008年

6 郁s,

本文编号:2133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33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f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