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层次与过程的产业融合形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8-08-01 10:50
【摘要】:在现有产业融合分类基础上,从静态的产业层次和动态的融合过程的视角,对产业融合形式进行分类探讨,以期为产业融合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与相关产业政策制定进行基础性的理论铺垫。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tic industrial level and dynamic fusion proces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form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related industrial policy formulation for the basic theory.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972116;70972084)
【分类号】: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周振华;产业融合: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兼析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案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2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3 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4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5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6 周振华;论信息化中的产业融合类型[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7 何立胜,李世新;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相关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聂子龙,李浩;产业融合中的企业战略思考[J];软科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磊;邢慧斌;;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兼论其旅游功能的拓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2 伍鹏;;宁波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思考析[J];北方经济;2011年18期

3 刘栋;万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昝廷全;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曾剑秋;张静;;三网融合产业链演变与业务模式创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詹新寰;孙忠利;王先亮;;产业融合机制下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王凌;孙林岩;冯泰文;;服务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郝晓兰;;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转型——草原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选择[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郝渊晓;张洁;周美莉;;创意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孙波;;绿色贸易壁垒下的中国绿色供应链构建[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王晓光;;信息企业的运营管理研究[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明海;;产业联系和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8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张凤;;两化融合背景下传统产业发展研究[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萌;程振宇;胡桃;;我国三网融合与政府规制框架体系研究[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锐;基于网络融合的手机电视价值链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永胜;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6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沈剑;我国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有效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复元;麻城油茶产业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迪;关于创意产业引领时尚生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华斌;江西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8 王花毅;文化产业聚集中的产业链关联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娜;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姝曼;产业边界视角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振华;产业融合:新产业革命的历史性标志——兼析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三大产业融合案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2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3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4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5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6 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年06期

7 刘琦岩;中国如何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簇群[J];中国科技产业;2001年03期

8 唐鹃,缪其浩;信息资源建设和内容产业[J];情报学报;2001年04期

9 厉无畏,王慧敏;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分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2年02期

10 杜传忠;试析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中的市场结构效应[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宗梅;;从产业的定义探讨产业融合的分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8期

2 赵永辉;;产业融合发展: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J];浙江经济;2008年20期

3 罗奕;;产业融合理论及其经济效果[J];时代经贸(理论版);2007年03期

4 马健;;产业融合: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2期

5 邢中有;;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6 张晴;;观光农业的产业融合定位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11期

7 李美云;产业融合与中国第三产业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4年01期

8 胡舒,陈梅芬;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思路[J];山东经济;2005年01期

9 苏醒;;产业无边界[J];21世纪商业评论;2007年02期

10 陈柳钦;;论产业融合[J];实事求是;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2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范玉波;;产业融合理论与推进山东产业结构调整[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4 周旭霞;;旅游业的拓展方向: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玉红;麻卫华;;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6 郭淑敏;王立刚;;打造都市型农业产业 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A];2006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荣;;基于产业融合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8 何晋文;;手机媒体与融合监管[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郭铁民;蔡勇志;;生物产业发展道路及对策探讨[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张风;;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殿龙;产业融合:区域经济的战略选择[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记者 叶晓楠;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论坛启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任叶;义乌走出全新产业融合之路[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刘春辉;产业融合开启车联网新纪元[N];人民邮电;2011年

5 中国旅游研究院 杨彦锋;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发展[N];经济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陈茜 黄敏;襄阳高新区产业融合提升综合竞争力[N];湖北日报;2011年

7 刘燕;产业融合是全球性趋势[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郑大海;安徽:大力推进信息化 促进产业融合[N];通信产业报;2009年

9 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 谭梦昕;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产调;韩将投入巨资发展11大产业[N];国际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肖岚;创意产业融合成长的动力机制及其自组织创新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徐方;现代服务业融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5 尹莉;竞争性垄断市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席晓丽;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胡金星;产业融合的内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丹;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并购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10 李怀勇;信息化时代市场融合范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波;产业融合的经济绩效[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英杰;范围经济视角下的产业融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罗奕;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融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宋婕;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詹浩勇;论信息产业融合的意义及其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6 侯建香;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以电信产业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陈春光;基于非接触支付市场分析的电信与金融产业融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陆蓓;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江贤卿;我国旅游房地产的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王彬;提高黄岩塑料模具产业层次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57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157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0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