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他性机制的重构和准公共产品受益的均等化——一种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新路径
[Abstract]:Exclusiveness, as a technical feature of quasi-public goods, its mechanism design depends on the nature of quasi-public goods, that is, its sociality. This requires that the design of exclusive mechanisms be adapted to the objectives of inclusive growth and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the exclusive mechanism of public goods, i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ublicity, exclusiveness and inequality in the process of consumption of such products, which have a great impact on individual utility,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stability. Different exclusive mechanisms are designed, and the original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abandoned, and the structure of fiscal expenditure is optimize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90031) 国家“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转型期法治理论、制度和与实证研究”子项目“法治秩序的模拟仿真与实验”
【分类号】:F0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任俊生;论准公共品的本质特征和范围变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茂辉;张彪;章小兵;;产权概念的经济学与法学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李梅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乡镇政府事权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谢从军;对英国铁路改革中一些问题的产权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2期
4 刘金富,徐文国;关于产权理论的几点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樊行健;胡成;;论会计管制与会计制度弹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潘希武;政府管制的两个限度与高等教育市场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宋小维;破产法的成本与效益[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曾令逸,彭星闾;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新论[J];商业研究;2003年03期
9 唐朝林;股票期权的激励机理及再设计[J];商业研究;2003年11期
10 吴建,曹家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叶向东;;科技资源配置与提高我国海洋经济效益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汪普庆;周德翼;;“合同农业”模式在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运行机制探析[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林钟高;彭琳;郑军;;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基于寻租理论视角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冯涛;;“政府产权”范式的理论内涵及其对政府改革的意义[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洪波;;三江源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雷玉桃;;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效率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张建荣;;从违法低效供应到合法高效供应——基于产权视角探讨深圳城市住房体系中的城中村[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利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素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与风险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3 洪慧娟;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分析——从银企关系的视角出发[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4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李风圣;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刘仁伍;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程承坪;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发及其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8 金戈;经济转轨中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9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张进;论现代公司管理层利益及其实现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林继;国有企业资产重组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群仿;股份制构建中的股东权利保护[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李达观;关于如何进一步促进赤峰市乡镇企业发展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5 梁涛;我国风险投资制度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6 陈奎峰;中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1年
7 卓越;国有企业融资制度变迁与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D];湘潭大学;2001年
8 胡洋;资本项目开放视角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9 朱彬;知识管理的机制设计及其量化模型分析[D];福州大学;2002年
10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雪平;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4年03期
2 吴立武;;公、私产品界定标准局限性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3 卢洪友,张军;中国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J];财政研究;2003年03期
4 段一;公共产品的边界[J];当代财经;2003年11期
5 秦颖;;论公共产品的本质——兼论公共产品理论的局限性[J];经济学家;2006年03期
6 王家永;;公共财政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探讨[J];财会研究;2007年10期
7 臧旭恒,曲创;从客观属性到宪政决策──论“公共物品”概念的发展与演变[J];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王雍君;;中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瀛瀛;;准公共产品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管制政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4期
2 张兴祥;征信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供给方式[J];江淮论坛;2005年04期
3 程浩,管磊;对公共产品理论的认识[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白艳莉;对社会保障领域中政府角色的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张意姜;;关于公共经济学基本理论创新性的探索——《公共经济学新论》评介[J];中国政府采购;2008年02期
6 刘方珍;;准公共产品投融资过程中的寻租道德风险研究——以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建设为例[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12期
7 翁剑成,阮平南,任福田;论不同提供主体下道路资源的有效供给[J];公路;2005年09期
8 陈小安;;准公共产品竞争性供给改革分析框架——兼论我国公共产品改革思路[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9 吕江;孙淑云;;准公共产品与非营利组织刍议[J];经济问题;2007年02期
10 黄永新;李娟;;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理论与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治理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范明志;陈锡尧;;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朱柏铭;;纯公共产品性价比直接问责初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井敏;公共产品的生产者:政府还是市场?[N];学习时报;2007年
2 田晓林;有效提供公共产品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王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重大转变[N];青岛日报;2006年
4 主讲人 夏业良;公共选择理论:个人为一切问题的始点[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彭兴庭;市场化与“去市场化”[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6 刘彦平;城市营销的价值导向[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马伯钧;浅谈公共选择理论[N];湖南日报;2002年
8 英国梅森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丘健雄、张晓慧;公私合营(PPP)与私人融资计划(PFI)背后的经济学原因[N];建筑时报;2005年
9 中共新乡市委党校副教授 马学路;谈谈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及其矫正[N];新乡日报;2007年
10 诸暨市委党校 斯妙华;以公共服务市场化助推转型升级[N];绍兴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瑶;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政策与国有经济功能及其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段丽华;城乡公共产品投资非均等化问题与对策[D];重庆大学;2008年
3 朱虹;论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运营及管理——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旭颖;我国资源类准公共品定价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085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0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