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10 18:30
【摘要】:结合克拉玛依市现状,构建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对原始数据予以归一化处理,确定权重,加权求和得到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732 1),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的关系相对密切。通过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发现,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C围绕其均值0.974 2上下波动。耦合协调度D总体也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变化量ΔD值每年的增长幅度有一定的波动。2004年增加幅度最大,变化量ΔD为0.544 0,环比增长率r为13.01%。2009增加幅度最小,变化量ΔD为0.002 9。环比增长率r为0.56%,但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某一增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两者的协调度及耦合协调度。协调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二者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均衡发展,是克拉玛依市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Karamay, the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the raw data is normalized, the weight is determin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Karamay is obtained by weighted summatio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_ (0.7321)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co-environmental comprehensive index is relatively clos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C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Karamay City fluctuates around its mean value of 0.974 2.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D also showed an upward trend, and the chang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螖 D value fluctuated a certain degree every year. In 2004, the increase amplitude was the largest, 螖 D was 0.544, and the ring ratio growth rate r was 13.01. 2009, and the change value 螖 D was 0.002 9.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r is 0.56, but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and a certain growth rat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both. Coordin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alizing their balanced development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Karamay.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水利水电学校;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疆铁路沿线地区城镇化与城镇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40861006) 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新疆南部主要中心城市与法国图卢兹市之间的城市化发展及生态环境对比研究”(41010104040)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瓦尔·买买提明;塔世根·加帕尔;;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马利邦;牛叔文;李怡欣;;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量化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3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4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5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6 宋超山;马俊杰;杨风;马营;;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7 张广裕;张光霞;;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李树坤;;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16期

9 吴文恒;牛叔文;;甘肃省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02期

10 万年庆;吴国玺;张谦智;;河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青林;毛伟;彭瑛;;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9期

2 焦玮;张翔;;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王瑞娜;唐德善;田宇;;防洪与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研究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4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5 赵青林;毛伟;彭瑛;;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6 王晓芳;宗刚;;草场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7 王晓芳;宗刚;;基于环境经济协调度模型的草场生态系统协调性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8 梁辰;袁春;周伟;李爽;;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耕地系统协调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6期

9 方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分析与测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10 唐瑭;谭静;;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四川省18个地级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贤政;李进华;;安徽省工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评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y Growth and Environment Pollu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3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阿拉腾图娅;金阿丽;包玉海;包刚;;内蒙古旱灾系统风险诊断性评价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尚敏;叶长兵;;云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7 邓华灿;陈松林;;福建省区域发展与耕地资源协调度研究[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黄娑;王庚;;南通市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赵兵;;区域城市化与景观格局演变耦合性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好孟;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郭天配;中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倩;海洋污染模拟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建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梅燕;苏州建设低碳城市的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陈晟;云南省典型工业行业环境、经济、能耗综合评价技术方法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郭丽;长沙市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快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周明哲;基于EKC理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剑;关中地区城市化与资源环境耦合机制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段海静;开封市杨树年轮重金属积累序列及其EKC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杨冉冉;河南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变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健;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其时空变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2 黄金川,方创琳,冯仁国;三峡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定量辨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3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4 张同升,梁进社,宋金平;中国城市化水平测定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5 王长征,刘毅;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6 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7 陈佑启,武伟;城乡交错带人地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变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8 毛汉英;县域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1年04期

9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10 贺大良;北京地区风沙活动的变化趋势[J];地理研究;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冬勤;卢新卫;;咸阳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定量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02期

2 陈冬勤;卢新卫;;咸阳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定量评价[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年02期

3 曹君;;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5期

4 晏小红;谭文赤;;从环境社会学的角度看石漠化监测调查——以巴东县的石漠化监测调查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李周;;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J];未来与发展;1994年06期

6 李克国;代伟;;秦皇岛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7期

7 高翔;;济南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评价[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6期

8 杨洋;李永化;;大连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J];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9 王颖;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文化建设[J];中国环境管理;2004年01期

10 谢庆涛;张玲;;强化科技对生态的调节功能[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泉;;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建设研究——以赣州市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4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博;曹明明;;基于西安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谢贤政;李进华;;安徽省工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评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兰桂山;;纵论丰宁县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经验与做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8 陈静;丁卫东;胡兰群;袁彩凤;郑钊;;丹江口水库河南省辖区生态环境保护及规划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张树彬;王清;郭秀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廖科;王伟;刘松;;长沙市不同生态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秀夫;宽城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金涛;生态文明随想录(下)[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洪鸿;警惕新结构危机与生态环境泡沫[N];经理日报;2004年

4 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我们拿什么来承载经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施玲玲 本报记者 蒋宏晨;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闵萱;经济增长变轻 城区环境变靓 市民生活变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杨会晏 赓金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观念[N];吉林日报;2006年

8 记者 汪丽军;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召开会议[N];云南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谢文君;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N];辽宁日报;2007年

10 唐厚军;在保护生态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生态[N];广西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峰;山东半岛城市群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尼庆伟;沈阳卧龙湖湿地生态退化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兴春;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肖显静;生态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6 秦云鹏;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李仕兵;区域环境友好度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张文龙;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谭鑫;西部弱生态地区环境修复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10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佳聪;生态城市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黄国强;新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3 龚玲;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指标相关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王伟;陕西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孙浩;水环境污染对大连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胡建权;江西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建华;基于河流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8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成斗;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韩两国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35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35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