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路径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the pract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co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with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as the cor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The ecosystem consists of four basic elements, namely,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tal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and policy environment. The function, status quo and evolution path of each element are differen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industry formed the suggestion and thought.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强;赵静;;基于变异系数法的不同地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实力的综合评价[J];东方论坛;2013年03期
2 陈和;周柠;刘靖瑜;;科技服务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4期
3 薛强;;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分析[J];科技成果纵横;2012年03期
4 杜赛花;吕一尘;;部分国家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中政府作用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2期
5 屈娥;赵宏;;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运行特点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2期
6 刁伍钧;扈文秀;张根能;;科技服务业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4期
7 赵静;薛强;;典型生产力促进机构发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3期
8 薛强;赵静;;基于培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视角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功能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薛强;赵静;;基于OCAI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文化实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10 许正中,薛强;立足高新技术 催生产业化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琴;刘燕然;谭敏;;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关系研究[J];广东科技;2012年14期
2 庄志彬;林子华;;关于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特色培育的几点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陈和;黄妍中;;广东发展科技服务业政策研究——基于产业升级的视角[J];当代经济;2013年10期
4 陈和;;广东产业升级的科技机制:基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视角[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薛强;赵静;;基于变异系数法的不同地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实力的综合评价[J];东方论坛;2013年03期
6 薛强;赵静;;区域创新体系视阈下生产力促进中心功能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陆萍;姚建民;;苏州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宏观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2年05期
8 郭如海;;浅谈县级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服务能力建设[J];江苏科技信息;2012年12期
9 王任远;来尧静;姚山季;;科技服务业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7期
10 王晓羚;;四川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决策咨询;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肖玮;林承亮;;创新型国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许正中;;立足先导产业 迎接全球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管泉;王淑玲;初志勇;王春玲;王云飞;;青岛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支撑——青岛市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丹红;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晨;面向区域一体化的科技服务业生态系统发展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张媛媛;广东海洋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3 张冬青;电子商务环境下咨询企业新运营模式交易控制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温艳娟;河北省省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策略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林;段然;王永宁;;大学科技园文化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陈劲;杨晓惠;郑贤榕;吕萍;;知识集聚:科技服务业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基于网新集团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3 李雷鸣,陈俊芳;理解企业外包决策的一个概念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4期
4 胡军,陶锋,陈建林;珠三角OEM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基于全球价值链外包体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5 林民盾;杜曙光;;产业融合:横向产业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6 张海霞;孙旭;;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生产者服务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9年05期
7 吴邦国;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J];管理世界;2003年01期
8 杜振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约束与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8年12期
9 孙凯;鞠晓峰;李煜华;;基于变异系数法的企业孵化器运行绩效评价[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陈先荣;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推进CBD建设[J];今日科技;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天荣;;传统产业集群中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动力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健林;;大力发展我国生产力促进事业[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年24期
2 方杰;关于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的思考[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1999年06期
3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简介[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5年06期
4 ;总结经验 拓宽思路 开创局面──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研讨会在沪召开[J];中国科技产业;1995年07期
5 《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课题组;;攀枝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1年02期
6 朱庆伟;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获准组建[J];中国石油和化工;1994年09期
7 郑瑞珍;生产力促进中心核心服务能力的培育[J];情报探索;2004年04期
8 ;奋进中的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9 李学勇;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推进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新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5年10期
10 ;无锡市生产力促进中心[J];江南论坛;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贵松;陈建成;陈秋华;;森林旅游业低碳化探讨[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2 陈娟娟;;WTO背景下贸易与核心劳工标准的接合[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3 陈娟娟;;WTO背景下贸易与核心劳工标准的接合[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4 崔旺来;闫莉娜;;我国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多维度审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卞爱飞;於文辉;;基于MATLAB的三维射线追踪[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许献国;徐曦;胡健栋;;抑制体硅CMOS器件闭锁的新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徐波;;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目标与路径[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熊鸿斌;李远东;;浅析化工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陈辉;;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范式研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董福军;广东河源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晋升省级科技服务机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2 记者张景勇;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十年来成绩斐然[N];人民日报;2002年
3 戈清平;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举行成立十周年庆典大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4 朱小兰邋记者 石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帮助企业创新成长[N];遵义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贾西平;化“两张皮”为“一条龙”[N];人民日报;2002年
6 李炯聪邋吕红红;容桂生产力促进中心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7 朱彤;创新铸就辉煌路[N];科技日报;2007年
8 戈清平;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十年服务区域创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陶世安;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扫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10 通讯员 王鹏;我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日趋完善[N];廊坊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虞震;我国产业生态化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2 杨瑞科;对流层地—空路径电磁(光)波传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蔡东宏;热带区域农业信息化路径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庆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权力合法化路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陈志恒;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彭建娟;区域科技能力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蓉;全球视角下银行私有化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李俊杰;我国垄断国企改革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9 李军睿;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涂传飞;农村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晓磊;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2 廖元春;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及其实现路径[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光晓丽;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路径探息[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7年
4 吴瑾;财政支出对新型工业化影响程度的路径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5 朱婷;制度建设视域下的分配正义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曹晓静;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后发优势的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洪扬;配网最佳抢修路径算法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喻晓平;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赵婷;民营企业国际化的路径与切入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付景涛;论英国民主财政的生成路径[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38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3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