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生态服务贸易及其测度方法初探

发布时间:2018-09-17 17:35
【摘要】:随着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生态服务的市场交换行为伴随着货物贸易快速增加,已成为生态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市场型生态服务贸易导致生态服务使用在区域间的巨大不公平,已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隐含自然资源产品提供、隐含能源提供和污染物净化三个方面设计了生态服务贸易的测度框架,并构建了生态不对等交换指数评价生态服务交换的不对等程度。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clos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s, the market exchange of ecological services has become the main form of trade in ecological services with the rapid increase of trade in goods. Market-based trade in ecological services has led to huge inequality in the use of ecological services among regions and has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easurement framework of ecological service trade is design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mplicit natural resource product supply, implied energy supply and pollutant purification, and the index of ecological unequal exchange i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non-equivalence of ecological service exchange.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CJY04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编号:10XJCZH012) 云南省教育厅研究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011Z072)资助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论文奖学金资助项目(编号:DS-20120901)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2 郭中伟,甘雅玲;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几个科学问题[J];生物多样性;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德本;赵冠伟;;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供需差异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10期

2 程春旺;沙润;周年兴;;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3 刘欣;葛京凤;梁彦庆;;山区县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4 刘勇;陶建华;;2003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5 张翔;尹海伟;徐建刚;;吴江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7期

6 唐东旗;侯江涛;;鹤壁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7 桑秋;苏飞;张平宇;;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8 梁剑鸣;周杰;荆治国;;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市2005年可持续发展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9 谭鲜永;;六盘水市生态足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10 张桂宾;王安周;耿秀丽;;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济源市农产品结构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开亚;胡淑恒;孙世群;;巢湖流域的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张小平;邵剑文;洪长荪;汪红兵;聂刘旺;;黄山市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黄飞飞;王宇峰;常茂生;;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内黄县生态城市构建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许月卿;;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都市圈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Fisheries and environment in reservoirs of China[A];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2003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刘欣;;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辛宇;;陕西省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8 李金平;王志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评估:澳门生态足迹[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李利锋;郑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甘明超;;西藏地区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艳丽;民勤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吴士锋;西北民族地区不同生活方式对环境影响的时空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郝玉芬;山区型采煤废弃地生态修复及其生态服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智全;庆阳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礼军;基于物质流和生态足迹核算的甘肃省循环经济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雨停;区域生态补偿的农村人口城市化理论问题与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长灏;循环经济输入输出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左志莉;基于生态红线区划分的土地利用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静;杭州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芦杰;基于生态足迹的黑龙江省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卞晓庆;合肥市景观格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晶晶;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研究—以浙江省义乌市为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杨天姿;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沿海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李成英;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宁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白燕;内蒙古人口承载力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伟;基于能值理论的湖南省衡东县生态足迹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2 徐中民,程国栋,王根绪;生态环境损失价值计算初步研究——以张掖地区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5期

3 张志强,孙成权,程国栋,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6期

4 张可满,陈保生,吴刚,薛红,曾武威,张坚,白玲;人血管生成素-1的天然反义RNA,Gna-1的克隆及鉴定[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1年02期

5 郭中伟,李典谟;生物多样性价值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过程──效益评价法[J];科技导报;1997年10期

6 郭中伟;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与维护体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对策[J];科技导报;2001年01期

7 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年01期

8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年10期

9 黄兴文,陈百明;中国生态资产区划的理论与应用[J];生态学报;1999年05期

10 郭中伟,李典谟;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J];生物多样性;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滨;邱化蛟;朱万斌;程序;;以生态服务的价值观浅析生态补偿和生态资产经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2 孙新章;周海林;谢高地;;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3 孙小银;周启星;于宏兵;孟伟;;中美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10年11期

4 彭涛;张振明;刘俊国;许等平;赵桂慎;;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北京永定河生态修复目标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20期

5 梁守真;李仁东;朱超洪;;洞庭湖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区域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6 孟爱云;濮励杰;赵翠薇;;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区域差异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7 万忠成;王治江;王延松;陈大光;李璇;;辽宁省生态功能分区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区域[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8 郑晓兴;张浩;王祥荣;;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区域生态功能区划[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9 陈翔舜;魏金平;;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J];甘肃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10 齐宇;李慧明;;模糊数学在环境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以海河流域天津段为例[J];生态经济;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锦楼;;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大丰市海岸带滩涂开发与利用[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2 张英;钟兵;熊坚;潘国尧;蒋波;;广西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及对策[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戈丽;王立本;董金玮;;基于泉域景观格局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震;王如松;刘晶茹;;产业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及产业生态园理论[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余新晓;吴岚;饶良懿;李静锐;杨永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A];水土保持发展战略——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及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斌;覃志豪;白可喻;;草地的生态功能和问题及保护建设[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蒋菊生;彭宗波;;海南农垦橡胶产业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转移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8 王晓辉;邹欣庆;;互花米草潮滩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以王港潮滩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易p,

本文编号:2246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46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d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