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性技术研发的弗朗霍夫模式研究
[Abstract]:Dedicated to the industry comm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private, public aid, non-profit attributes, "contract scientific research" as the core of the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model, diversified funding mechanisms, flexible employment mechanism, Sustainabl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evaluation mechanism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German Franchoff model. Aiming at the demand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relying on the high level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Franchoff model, we can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mm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办公室;
【基金】:2009年度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09692102100)
【分类号】:F06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强;德国弗朗霍夫协会企业化运作模式[J];德国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世君;张诗莹;;面向产业共性知识生产的技术中介案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世君;基于社会知识活动系统的技术中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非;浙江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3年
2 张诗莹;基于知识活动视角的技术中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佳文;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两大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4期
2 郭军灵,盛亚;美日德非营利科研机构管理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4年05期
3 范维培,颜元培,陈兆育;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荻;武春友;;产业集群生态化及其模式的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宏;;技术改造总体效果的宏观评价及投资优化模式[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刘学敏;;循环经济的定位、机制与模式[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3 苗建军;万青;;亚垄断市场特征及形成途径分析[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红贵;;论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5 崔铁宁;;循环经济型社会[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袁强;方福康;;经济中的“J”效应[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7 宋玉华;;教育对知识经济提出挑战所面临的新课题[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8 袁持平;谢文建;;网络经济探析[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单宝;;解读循环经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10 赵钢;孙哓波;;社会转型期体育企业识别系统战略分析——中体上市公司CI战略讨论[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晓;苏州模式+温州模式=中国“第三条道路”[N];南京日报;2005年
2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张孝德;经济转型嵌入内生增长模式正逢其时[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3 李力 编译;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林晶;政府绩效考评制度的理论基础[N];中国财经报;2006年
5 李华芳;贫穷的位置,只应在博物馆里[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6 ;一核到多核[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7 常修泽;政府提供公共品也可采用“公私伙伴关系”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周其仁;个人状况对政策的影响[N];经济观察报;2006年
9 清议;借产业升级摆脱内需困境[N];经济观察报;2006年
10 胡泳;“红顶商人”缘何出中国?[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冬梅;保障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柳俊峰;我国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模式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贾晋;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昝金淼;兴福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梁小勇;项目生命周期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5 缪建红;非营利性组织及其基于CORPS模式的经营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6 张向锋;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鞠海鹰;CSA模式中消费者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8 何嫣;科技哲学视野下的莱斯特·布朗生态经济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范德胜;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本文编号:2250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5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