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碳关税:基于政府、企业两个视角的分析
[Abstract]:China is a big country of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and export of commodities. The imposition of carbon tariffs by developed countries will have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 Our country to deal with carbon tariff, need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two main bodies work together. Government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negotiations, take the lead in collecting carbon taxes at home, encourag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ow-carbon technologies, and encourage low-carbon industries to develop and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carbon industries. 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adopt low-carbon technology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implement export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to avoid carbon tariff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to offset the impact of carbon tariffs.
【作者单位】: 上海海关学院科研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碳消费模式的形成机理、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71273168)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碳关税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的经济手段与科技政策研究”(2011GXS3D-05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低碳消费模式的形成机理、博弈模型与经济政策研究”(12YJA630178)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碳关税:运行机理、博弈模型与实证分析”(12ZS19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752.5;X196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谢来辉;陈迎;;碳泄漏问题评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珊珊;;从重商主义的角度谈“碳关税”[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5期
2 段军;环境保护也要靠市场——“环保靠政府”论断之商榷[J];环境导报;2000年06期
3 王丛虎;白建华;;论我国政府在荒漠化治理中的作用——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郭印;;中国环保产业路在何方[J];生态经济;2006年12期
5 王库;;生态政治视角下的政府环境管理初探[J];行政与法;2008年07期
6 陈琦;;政府行为与乡村旅游地的生态保护——以长沙市开福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7 韩琦;;WTO框架下征收“碳关税”的合法性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8 丁玉梅;;浅议碳关税[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9 杜琼;梁萍;;环境污染的化解与政府环境规制的改进[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贺立龙;陈中伟;张杰;;环境污染中的合谋与监管:一个博弈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辉;张大伟;;政府在循环经济法制化过程中的作用[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2 逯宇铎;于飞;韩玉香;王兆理;;政府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中的作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3 翟宝辉;;媒体与生态意识[A];珠海—澳门生态城市建设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0年
4 俞建德;;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的新思路和途径——零排放、零污染、政府零投资[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胡庆新;;环保产业的发展取决于政府的环境意识、政策和市场机制[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0年
6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胡庆新;;环保产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0年
8 李文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思考[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9 王金亮;王平;杨桂华;鲁芬;;旅游活动对碧塔海生态旅游景区土壤的影响[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朱士光;;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演化特点与可持续发展对策[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库;中国政府生态治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曹景山;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刘征兵;中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市场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孟庆垒;环境责任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李明;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陈志彪;花岗岩侵蚀山地生态重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佳;环境保护的政府制度安排[D];郑州大学;2000年
2 刘琳;政府环境绩效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肖娜;我国环境管理的政府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刘旭;基于碳关税理念的国家利益博弈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樊晓;碳关税的法律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6 王珲;碳关税方案的比较与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游中川;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刘飞;美国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大学;2006年
9 杨静;中国对外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青;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产业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59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5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