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演变及其理论分析
[Abstract]:"Capital and Class", vol. 34, No. 1 (2010), published an article by Paul Thompson entitled "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 Labor: concepts and connection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gains and losses of the labor process theory of western Marxist economics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theory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multi-level analysis. To establish a link between the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global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the labor proces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article are as follow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慕莎;;我看到了马克思眼中的资本家——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三卷马克思对资本家的不同态度之我见[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2 里卡多·贝拉弗尔;约瑟夫·哈里维;丁晓钦;;次贷危机和“新”资本主义:明斯基时刻?[J];海派经济学;2009年02期
3 徐华;;《理解资本主义:竞争、统制与变革》书评[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11年01期
4 金亨基;童珊;;大衰退之后的资本主义:新型渐进发展模式议程[J];海派经济学;2010年02期
5 聂哲;何平;;试论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过程中的作用[J];金融经济;2005年16期
6 迪米萃斯·P.索提罗波罗斯;张建刚;;卡莱茨基与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困境——兼论国际金融危机[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8期
7 张华;;浅析刘大钧的统制经济思想[J];中外企业家;2011年15期
8 孟立娜;;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中的罪恶是事实还是神话?——比较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和哈耶克《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9 黎贵才;卢荻;;技术变革、劳动压榨与失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失业理论的模型建构与阐释[J];海派经济学;2010年03期
10 张嘉昕;;劳动产权理论的创生与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菲;;劳动过程理论评述[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晓晖;;劳动过程理论:简史、核心理论及在中国的运用[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赵妍;和芸琴;;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全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9年
4 钱津;;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管理的二重性——《资本论》思想研究之一[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许光伟;;技术、劳动过程与价值——理解马克思企业理论[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Michael. A. Lebowitz;刘成刚;;市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杨梅枝;;试析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永志;;正确看待新技术革命条件下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9 胡世祯;;生产劳动的物质性与产业部门的界定[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10 洪银兴;;资本及其收入的属性研究[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葛传红;新世纪的资本主义乌托邦[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伊战、非典和资本主义(下)[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3 William Baumol邋Robert E.Litan Carl Schramm;好的资本主义 坏的资本主义[N];中国经营报;2008年
4 迈克尔·普劳斯(美国);为什么资本主义让我们不得安闲[N];证券时报;2003年
5 赵 曜;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乔新生;资本主义的天性[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7 陈昕晔;反思资本主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8 杨沛英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引入物化劳动力概念诠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胡培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今昔观[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水石;资本主义缝隙里萌发公有制[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荣军;财富、人与历史[D];复旦大学;2007年
2 顾钰民;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3 王星;从“分配政治”到“生产政治”[D];吉林大学;2008年
4 毛增余;斯蒂格利茨与转轨经济学[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曹亚雄;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D];武汉大学;2003年
6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U,
本文编号:2278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7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