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工业没有割断农业生产中的家庭纽带——马克思农业资本主义理论的解读及发展
[Abstract]:The reason for the rapid realization of capital wage labor in industry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is easy for industry to combine logically in time and space. Animal husbandry ha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milar industries, so the transition to a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is smooth, while farming is due to the high dependence of crop growth on seasons and land. Its family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mode has not been replaced by the capital wage labor mode. Marx's classic exposition obviously notic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gricultural sectors, and pointed out that animal husbandry is the forerunner of agricultural capitalism, and th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of planting industry will gradually transition from family farm to capitalist farm.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L072)
【分类号】: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纪平;;家庭农场抑或企业化——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旭中;;劳动力价值理论与中国劳动收入分配公正:一个多层视角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伍旭中;;对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4 张磊;;加强和创新农民培训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5 张士胜;郑玉艳;洪登华;陶学明;;浅议乡村传统园艺产品的保护和传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6 运迪;;论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双重”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方政;刘鹏凌;邹能锋;;试析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和实现途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印银银;刘传华;;新时期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杨军,张立平;浅析WTO框架下中国农业技术革新的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10 冯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黄少安;刘明宇;;农地产权不明晰、物权保护与经济绩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斌;;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对策选择[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袁平;;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发生节点与制度因素[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许建明;;两岸农业合作中的土地问题与土地配置方式选择——以闽台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汤尚颖;李泽红;;论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陈新田;;论湖北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刘学著;梁贤艳;;强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恒;;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10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向佳玲;武汉市农民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张侃;不同类型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钱静芳;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维薇;已建池农户沼气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业部农垦培训考察团;加拿大现代家庭农场运行机制培训考察报告[J];中国农垦经济;2004年04期
2 樊纲;渐进与激进:制度变革的若干理论问题[J];经济学动态;1994年09期
3 许佳君;;公司制农场:我国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06年09期
4 熊志根;孙诚;;国外农业微观组织演变特点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6年12期
5 李学勤;;德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吉林农业农村经济信息;2005年07期
6 胡鞍钢,吴群刚;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01期
7 张进选;家庭经营制:农业生产制度长期的必然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05期
8 薛春玲,木村伸男,崔肃京;日本农业劳动组织的分化方向[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07期
9 李超民;;20世纪美国农场经营制度的演化与农场支持政策轨迹[J];世界农业;2006年02期
10 刘运梓;;英国几百年来农场制度的变化[J];世界农业;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家俊;;关于农业再生产理论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1963年10期
2 晓军;;什么是“狭义农业”、“广义农业”和“纯粹的农业”?——读书札记[J];教学与研究;1964年04期
3 李作模,丘长溶,李怀祖;农村经济发展仿真模型[J];社会科学;1986年12期
4 许经勇;;食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读《资本论》札记[J];企业经济;1983年03期
5 华思言;面向知识经济的来临[J];中国饲料;1998年15期
6 汤洁;斯蔼;李昭阳;汪雪格;;霍林河流域下游生态经济系统能值计算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生态经济;2009年12期
7 樊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解决土地问题的积极作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8 朱坚真;略论中国近代农业资本主义的不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1991年05期
9 B.巴德汉 ,戴伦;印度农村阶级的形成[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8期
10 蔡声健;;通货史话(一)[J];会计之友(上);198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凌;论“桎梏”[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2 刘福海;破解所有制问题认识谜团[N];北京日报;2003年
3 秦晖(作者单位:清华大学);莫乱扣“小农经济”帽子[N];辽宁日报;2000年
4 张政(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教授);基因经济 廿一世纪的命脉产业[N];山西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红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智强;市场生态系统及其能值分析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99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299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