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Abstract]:Using panel data method, taking carbon emissions of Anhui Province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his paper set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ome level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Anhui Province. The effects of popul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 control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the economic growth (GDP)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carbon emissions in Anhui, and the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LNPGDP is 0.47; Second, the secondary factors affecting carbon emissions in Anhui Province are LNPSTRU and LNPEO.. Third, per capita income and R & D investment will also affect the size of carbon emissions in Anhui Province.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419)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SK2012B599)
【分类号】:F224;F127;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贺灿飞;王俊松;;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2 李国俊,朱瑞博;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与中国石油价格防范体系构建[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3 李国璋;霍宗杰;;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09年06期
4 何一峰;;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经济趋同研究——基于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5 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6 赫丛喜;安亚娜;王振喜;;国际化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李洪心,付伯颖;对环境税的一般均衡分析与应用模式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年03期
8 焦建玲,余炜彬,范英,魏一鸣;关于我国石油价格体系的若干思考[J];管理评论;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郭海涛;;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的美国影响机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高宏霞;薛英鸽;;国际油价与石油公司业绩分析——以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为例[J];商业研究;2009年05期
5 赵阳;;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支持策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6 杜传忠;韩元军;张孝岩;;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产业升级与就业规模[J];财经科学;2010年08期
7 邹沛思;贺灿飞;;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区域发展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8 沈田华;彭珏;;环境税经济效应的扩展分析及其政策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9 彭宜钟;李少林;;辽宁省最优产业结构测算[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10 李颢;周力扬;;一个具有双寡头垄断性质的三边贸易模型——以石油市场为例的国家福利实验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胡秋阳;乐君杰;;东部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的政策组合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综合模拟[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光明;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齐银山;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我国经济安全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白雪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测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李邃;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英武;城市褐色土地开发利益相关者的冲突及其协调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张宁;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5 宋鸽;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对石油企业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金昊;我国西部地区技术选择路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袁佳;经济增长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及优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白昱;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晓磊;基于SBM模型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白欢;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2 陆长平;对新古典经济学技术选择“悖论”的理论反思[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3期
3 周鸿,林凌;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4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5 黄茂兴;李军军;;海峡西岸经济区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7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8 陈淮;国际油价在向谁叫板[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9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10 李小平;朱钟棣;;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磊;;新疆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2 王磊;宋乃平;;宁夏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碳排放分析与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3 李娟伟;任保平;;协调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冲突的路径研究*——基于环境退化成本的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4 董苗虎;陈凯;丁天舒;;推进节能减排 促进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2期
5 雷仲敏;曾燕红;;城市碳足迹分析与低碳城市建设[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赵欣;龙如银;;江苏省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7 吴献金;邓杰;;贸易自由化、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8 宋春燕;张英;;我国人均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J];中国物价;2011年05期
9 周玉梅;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两个根本性转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马子力;;试论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恒泉;;晋江市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探讨[A];福建省第十二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杜秀国;;沂南县污染物减排存在问题及对策[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娜;郭晓旭;;环境执法难的原因和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纪万斌;;加强工矿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推动工矿城市经济发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5 黄杰;王苏眉;;室内空气污染与对策[A];中国化学会第六届全国微量元素研究和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陈延滨;王科社;郁雷;;北京郊区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及其治理初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9 曾晓梅;;丽水市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对策[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10 刘建益;;对城市热环境效应治理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胜区环保局副局长 李保林;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三大关系”[N];鄂尔多斯日报;2006年
2 省环保局局长 王国才;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N];吉林日报;2008年
3 记者 邵丽华;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安徽省黄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宏鸣;优化经济增长 建设和谐黄山[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万青峰;要经济增长更要蓝天碧水[N];驻马店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维护河流的生命健康[N];光明日报;2007年
7 宋时飞;绿色复苏当迎难而行[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记者 毛翠香;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N];青海日报;2004年
9 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 晔枫;生态结构破坏的老路可以避免吗?[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卢铮;G8峰会今日正式召开[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谭鑫;西部弱生态地区环境修复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俞亦政;21世纪纺织行业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D];东华大学;2005年
4 陈玉梅;海南省文昌市“文明生态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昭利;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经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石强;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7 崔正国;环渤海13城市主要化学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方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8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劭锋;可持续发展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环境演变驱动力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肖显静;生态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萍;基于DEA的大连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成斗;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韩两国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徐伟;论中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D];青岛大学;2005年
6 田颖;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7 盛耘;市场经济条件下陕西省环保产业推动模式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叶朝霞;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9 杨眉;我国环境执法的障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黄国强;新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0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1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