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公共产品的性质与研究重心

发布时间:2018-11-04 20:26
【摘要】:经济学家通常使用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来定义公共产品。但是,(1)竞争性只与"个人消费"有关,与市场成功无关;非竞争性只与"共同消费"有关,与市场失灵无关。(2)具有排他性的产品是产权得到界定的产品,即有主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产品是产权没有得到界定的产品,即无主产品。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区别,不在于它们的排他性,而在于它们实现排他性的方式。(3)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是它的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重点是比较实现排他性的方式或产权制度安排的成本差异,而不是单纯地将非排他性与排他性进行比较来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理论说明。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的公共财政理论需要寻找新的理论支撑。
[Abstract]:Economists usually use non-exclusive or non-competitive definitions of public goods. However, (1) Competition is only related to "personal consumption", not to market success; Non-competitiveness is only related to "co-consumption" and has nothing to do with market failure. (2) the exclusive product is the product whose property right is defined, that is, the main product; A non-exclusive product is a product whose property right is not defined, that is, a non-dominant produc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ublic property right and private property right lies not in their exclusiveness, but in the way they achieve exclusiveness. (3)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public goods is its non-exclusiveness. The research emphasis of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is to compare the cost difference of realizing exclusiveness or the arrangement of property right system, rather than simply comparing non-exclusiveness with exclusivenes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economy. The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needs to find new theoretical suppor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优化与中小企业成长方式转型研究,项目编号11CJL025)的资助
【分类号】:F0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荣兆梓;论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J];经济研究;1996年09期

2 刘期家;论“信达雅”的历史发展轨迹[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方明月;;产业集群: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J];北方经济;2006年04期

3 陈志楣,丁家乐;我国政府行政高运行成本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朱新梅;;重构政府与公立高校之间的法律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成志文,孙玲,,宋剑秋;体制转轨中高校教师流失的分析与对策初探[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6 刘圣欢;品牌、交易成本与房地产品牌[J];商业研究;2002年07期

7 刘胜会;科斯定理的实际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13期

8 唐翌;关于企业性质的新解释[J];商业研究;2002年19期

9 胡俊波;竹俊;;现行土地制度是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层次原因[J];商业研究;2006年09期

10 张亲培;中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政治分析[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乐夫;政府投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2 郑林;中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3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吴云飞;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林致远;财政制度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1年

6 刘建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刘志铭;微观经济干预:理论基础与制度边界[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秦俭;网络营销: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张东江;商业银行安全运营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振福;管理者收购及其法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2 高志红;公路主枢纽货运系统投资体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3 廖扬丽;论我国转型期的政府权威[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4 纪平;我国投资基金若干管理问题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5 谢国民;“两种分权”与地方政府职能市场化转变[D];厦门大学;2001年

6 陈彩凤;我国风险投资税收政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7 胡杨;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2年

8 聂华;中国农民收入问题的产权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梦雨;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10 臧明义;平等与效率的冲突及其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公共经济学发展动态分析[J];东南学术;2011年03期

2 刘太刚;;公共物品理论的反思——兼论需求溢出理论下的民生政策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9期

3 钟凯凯;;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启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朱鸿伟;;公共产品含义新探[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8期

5 汪冲;;公共经济学教学改革[J];重庆与世界;2011年11期

6 刘业进;朱海就;;公共产品的神话与事业单位改革[J];理论视野;2011年08期

7 李珊珊;;浅析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存在的弊端及其对策[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曹颖;;从公共产品理论看公共服务改革[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宝廷;;软硬组合品理论及其图解浅论——基于连续性物品分析的公共品定义及其供给效率[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闫海;;和谐社会与公共物品的自治化供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学军;;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性障碍及其矫正——基于政府“经济人”特征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亚卓;任志华;;七、公共产品特性及其提供方式探析[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慰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李培俊;;公共产品属性科普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机制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杨颖;;公共服务的概念研究及相关概念辨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国权;;论公共行政的低效率倾向与监督补救[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井敏;公共产品的生产者:政府还是市场?[N];学习时报;2007年

2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许小年;许小年:公共品不等于政府品[N];民营经济报;2007年

3 王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重大转变[N];青岛日报;2006年

4 陈国营;公共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化边界[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彭兴庭;市场化与“去市场化”[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6 胡乐明;加大公共品供给 充分有效发挥政府作用[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马伯钧;浅谈公共选择理论[N];湖南日报;2002年

8 约瑟夫·斯蒂格里茨;腐败也是一个经济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衡量财政收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庄振华;一条节约用水的有效途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学迎;经济学视野下的宽容[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磊;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雷晓康;公共物品提供模式的理论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李勇坚;知识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婕;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郭泉良;试论公共服务民营化[D];广西大学;2008年

3 朱虹;论网络基础设施的构建、运营及管理——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闫龙飞;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5 刘婷婷;基于要素流动的公共服务供给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陈聪;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7 段丽华;城乡公共产品投资非均等化问题与对策[D];重庆大学;2008年

8 邱杰恺;公共危机下的公共产品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李翠娟;我国县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考燕鸣;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沈阳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11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11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f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