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
[Abstract]:By establishing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of human capital, this paper introduces environmental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into the framework of endogenous growth, which focuses o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rocess of achieving a balanced growth pa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reatment, and the conditions needed to main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also investigated. On this basis, some result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are tested using Chinese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clean elements and technologies is the ke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ina has been lack of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t present, there is still a need to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The ac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作者单位】: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7&ZD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03011) 上海金融学院科研启动项目(0706-11-002)的资助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2 孙刚;污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J];世界经济文汇;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2 李平;钱利;;进口贸易与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各地区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6期
3 林勇;张宗益;;经济权利禀赋与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4 官升东;;国家意愿与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基于陕西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5 吴道银;;人力资本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洪传春;许文兴;;福建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实证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李志成;;从博弈角度看分配政策的制定[J];北方经贸;2006年08期
8 杨远飞;教育与贵州农村脱贫的关系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彭国华;;我国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人力资本构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2期
10 刘传哲;王艳丽;;对外开放度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徐小飞;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5年
3 王春岭;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吕盛行;贸易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5 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5年
6 樊潇彦;经济增长与中国宏观投资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何奕;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侯丽薇;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何元庆;对外开放与生产率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鲁志国;广义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龙华;中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洪传春;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3 刘毅群;体现型技术进步、设备投资与TFP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伟;FDI对中国工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璐;中国区域间资本的流动性和流动效率实证分析(1979-2004)[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蔡枚杰;建设用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李志伟;河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1978-2004[D];河北大学;2006年
8 汤学兵;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问题的实证研究(1978~2004)[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胡双梅;四川省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李书娟;FDI、R&D活动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虹;中国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以大气污染为例[J];财经研究;2000年10期
2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3 陈华文,刘康兵;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经验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包群;彭水军;阳小晓;;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5 沙文兵;石涛;;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6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7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8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9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10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ohn Cridland;;“我更关注绿色的经济增长”[J];低碳世界;2011年04期
2 冯治宇;李朗;;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07期
3 郑长德;刘帅;;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4 贾_g;孔繁成;;陕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联性[J];企业经济;2011年08期
5 王良举;王永培;李逢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吗?——来自CO_2排放量的国际数据验证[J];软科学;2011年08期
6 李予娇;;山东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外资;2011年16期
7 陈延斌;陈才;;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9期
8 龚科;;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考察及治理对策[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6期
9 张宏;;热注行业如何以科学手段实现安全、健康、污染减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21期
10 ;金隅红树林公司取得国家环保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J];中国建材;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中豪;胡雄星;张明旭;;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博;曹明明;;基于西安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现状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金泉;;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建设研究——以赣州市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6 谢贤政;李进华;;安徽省工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评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王金芳;;关于落实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王金平;夏勇;;环境经济学原理在西堤头污染事件中的应用[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朱永彬;王铮;;中国经济模拟与碳排放预测[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肖元媛;我市召开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及产品推介会[N];佳木斯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佳鹏 实习生 郑文刚;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0多年增长逾百倍[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记者 丁金宝;我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N];长白山日报;2009年
4 龚星华;宜春市政协直面环境污染治理[N];光华时报;2010年
5 记者 李磊 实习生 王金晖;我市环境污染治理行动正式启动[N];兰州日报;2010年
6 秦俊波;环境污染治理要动真格[N];湖北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寅乔;市政协召开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座谈会[N];佳木斯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于磊;我市开展“两河”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行动[N];淄博日报;2010年
9 记者 崔凌云;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加快建立环境污染治理长效机制[N];兰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绍翔;加快城镇水环境污染治理[N];台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在茂;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谭鑫;西部弱生态地区环境修复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张伟;论转轨时期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方式与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张昭利;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经济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盛丽颖;中国碳减排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秦云鹏;青岛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肖显静;生态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
9 李红莉;十年经济发展对环境空气和地表水体质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仕兵;区域环境友好度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yN俊;北京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以及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2 包桂英;环境低代价的经济增长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成斗;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韩两国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张伟琴;基于资源禀赋视角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赵一新;吉林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建强;新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7 黄国强;新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8 孙可;天津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锐;沈阳市能耗与经济、环境及人口的相关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10 杨思思;中国FDI、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13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1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