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两种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李约瑟之谜的解释

发布时间:2018-11-09 14:23
【摘要】:本文基于诺斯和艾尔斯两种不同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李约瑟之谜做出了解释。文章首先比较分析了诺斯和艾尔斯关于工业革命起源的理论,最后综合两种理论重新解释了李约瑟之谜。
[Abstract]:Based on two different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ories, North and Ayers, this paper gives an explanation of Needham's riddle. This paper first compares the theories of North and Ayers on the origi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finally reinterprets the Needham riddle by synthesizing the two theorie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91.3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祥明;发展知识经济与制度创新[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黄丙志;刘燕;;统一市场进程中加速区域市场整合的路径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周加来;朱芬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与市场行为的博弈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鹏;;专利权二次界定的法经济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万红先;试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唐茂林;李小红;;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工作状况的认识——马克思与雷恩的观点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0期

7 邓建东;;城乡二元经济市场广度与经济增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8 胡宜挺;;农民增收途径与制度障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9 吴晨;;对一个农民自建市场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安徽繁昌峨桥茶叶批发市场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10 王建红;张月想;;土地制度创新对近代农民参与革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刘宪法;;“南海模式”的形成、演变与结局[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时红秀;张亦工;;合作定价权:农民如何提高对土地的产权实施能力[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4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刘素春;;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行与反思[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6 向俊杰;;公平与效率:和谐社会构建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视角[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魏旭;余川维;;浅析《劳动合同法》的人力资本激励效应[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朱孔武;;民营经济发展与宪法改革模式的选择[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牛飞亮;;知识经济时代西部大开发中的制度创新与人才战略[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俊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4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唐胜军;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吕tq;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7 凌丽;国际经贸交往中我国非物质国有资产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田淑军;沈阳市沈北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金yN臣;当代中国社会组织自治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徐慧;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经济后果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道朗;马克思关于技术革命的思想[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2 张尔升;刘长江;;区域政策与李约瑟之谜——基于明清时期江南政策的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罗永仕,谢林城;社会需求——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动力[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4 范世涛;;信息化 结构转变和发展政策(3) 技术发展是一系列事件,它依赖于制度[J];中国信息界;2005年13期

5 吴惠之;论技术结构特征与现代技术内在运动的机制[J];财经研究;1987年10期

6 ;正在兴起的“世界新的工业革命”[J];实事求是;1984年02期

7 杨名权;;杨名权院长谈《第五次工业革命》[J];科学中国人;2010年02期

8 王耀东;技术发展的社会张力[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4年03期

9 ;财富发现[J];管理与财富;2005年09期

10 黄顺基;新技术革命中的技术社会学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兴国;;西方教育经济思想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高红卫;;惯性技术产业化与自主创新问题对策[A];2005年惯性技术科技工作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邢芳芳;欧阳志云;杨建新;郑华;罗婷文;;经济环境系统的物质流分析[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吴季松;;循环经济理论自主创新与发展[A];落实科学发展观——2006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5 姜义华;;孙中山《实业计划》战略构想析评[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6 杨永华;郝云红;林培龙;杨延华;;基于资源生产率理念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7 皮建才;;李约瑟之谜的解释:我们到底站在哪里?——与文贯中、张宇燕、艾德荣等商榷[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曹东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现代经济增长癖的形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9 陈支平;徐晓望;;论傅衣凌先生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理论的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10 程恩富;陶友之;;第六次产业革命“预见”的内核、意义与不足——评张其佐教授的“第六次产业革命观”[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小凯(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为什么工业革命不在西班牙发生[N];南方周末;2003年

2 人口所 胡伟略;城市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周其仁;这山望着那山高[N];经济观察报;2006年

4 邱恒明;当代世界的繁荣从何而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恕 刘莉;资深专家勾画美好图景[N];科技日报;2003年

6 蔡波;对经济增长的多维思考[N];鞍山日报 ;2006年

7 王东京;为什么人们喜欢掠夺资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早报评论版主编 陈季冰;什么是现代化?[N];东方早报;2005年

9 张淑秋;重新认识重商主义[N];吉林日报;2007年

10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经济学教授 布拉德福德·德隆;越来越受到怀疑的市场经济[N];中国经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汪泽英;技术发展多元驱动力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赵亚奎;协调失灵,技术抵制与贫困陷阱[D];复旦大学;2009年

3 黄茂兴;论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依山;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D];山东大学;2008年

5 鞠晓伟;基于技术生态环境视角的技术选择理论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冯军;技术负效应及其控制整合的探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7 李艳华;产业技术跨越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赵明剑;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技术跨越[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殷继烈;李约瑟之谜探析[D];复旦大学;2009年

2 高杰;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新论[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飞;技术进步与产业嬗变互动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李磊;论技术与伦理的张力[D];长安大学;2008年

5 蔡爽;基于专利的新兴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6 赵瑞玉;小城镇社会消费分层及其消费主义倾向之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7 方园;浅析社会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20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20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f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