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刚性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减排与经济影响
[Abstract]:The U.S. Clean Energy Security Act plans to impose carbon tariffs on high-emission exports from countries that do not have carbon emission limits by 2020.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lobal trade analysis-energy model (GTAP-E), using the recursive dynamic method, considering the short-term wage rigidity, the economy is in a state of incomplete equilibrium (that is, unemployment). The impact of carbon tariff o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y is forecasted in 202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tariff impo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will have a mor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and lead to more serious unemployment under wage rigidity compared with the assumption of full employment commonly used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decline of output in sectors with higher implied carbon content and its upper affiliated sectors is more significant, while that in sectors with lower implied carbon content slows down, and the trade balance will b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under the closed conditions of full employment; In addition, the carbon tariffs impo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will also further reduce the effect of emission reduction.
【作者单位】: 国网能源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际贸易政策及减排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编号:XDA05150200)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与适应策略”(编号:2012CB955700)
【分类号】:X321;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2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3 李陈华;柳思维;;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经济理论与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的洛伦兹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03期
4 陈广汉;张光南;;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及其工资差异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5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8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怀;韩瑞;;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2000-2009年——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3 尹显萍;程茗;;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8期
4 李晓春,马轶群;我国户籍制度下的劳动力转移[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5 陈广汉;曾奕;李军;;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与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2期
6 曹阳;中国农村进城非农产业人口群体社会保障若干理论问题探索[J];经济评论;2004年04期
7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8 周天勇;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9 李实,魏众,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10 姚愉芳;齐舒畅;刘琪;;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关系及对策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琦;;WTO框架下征收“碳关税”的合法性分析[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2 丁玉梅;;浅议碳关税[J];市场论坛;2010年04期
3 刘勇;朱瑜;;碳关税与全球性碳排放交易体制[J];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11期
4 钟娜;;碳关税征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中国市场;2011年15期
5 陈斐;;浅析碳关税[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22期
6 张晓妹;;中国应积极面对碳关税[J];科技和产业;2010年11期
7 兰花;;简析2009年美国气候变化法案——兼论对中国的挑战和借鉴[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02期
8 鲍文;;碳关税与减缓气候变化[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9 马冀;;碳税、碳关税及其在战略性贸易中的运用[J];价格月刊;2011年04期
10 潘辉;;美国碳关税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美国国内利益集团与政府博弈的视角[J];亚太经济;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媛虹;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工业品出口的影响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旭;基于碳关税理念的国家利益博弈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樊晓;碳关税的法律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杨静;中国对外贸易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珲;碳关税方案的比较与选择[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李静;碳关税与气候向好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永超;碳关税的理论机制及对中国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平;碳关税壁垒对我国高碳产业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卢锦芳;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一知;碳关税对我国高碳产业出口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10 石健全;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5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2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