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市场秩序如何从失序走向有序——惠镇石料市场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8 15:56
【摘要】:当竞争领域的偏离惯例盛行于失序市场之时,解决协调与合作问题的更好的替代性方案,便会在恰当的时机出现并与原有的偏离惯例展开竞争,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被市场中的行动者以标准惯例形式确立其合法性,并创造出稳定的市场新秩序。但这种标准惯例并非自动产生。惠镇石料市场的经验表明,标准惯例在与偏离惯例的竞争中得以胜出,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倡导和积极努力。而协会的成立和标准惯例的创造虽然始于厂商的共识和自愿自发,但地方政府同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标准惯例得以创造出市场新秩序,是厂商的"共识"和政府权力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并通过协会的中介协调和运作而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市场秩序的形成嵌入于关系网络、政治和认知理念的交织关系模式之中。
[Abstract]:When deviant practices in the field of competition prevail in disordered markets, better alternatives to problems of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emerge at the right time and compete with the original deviations. Once the time is ripe, the actors in the market establish their legitimacy in the form of standard practice and create a stable new market order. But this standard practice is not automatic. The experience of Huizhen stone market shows tha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tandard practice and deviation can not be won without the initiative and active efforts of the trade association. Alth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ssoci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standard practices began with the consensus and voluntary initiative of the manufacturers, local governments also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Therefore, the standard practice can create a new market order, is the manufacturer's "consensus" and the government power intertwined together and through the association intermediary coordination and the operation and the joint action result. The formation of market order is embedded in the relationship network and the interwoven relationship model of political and cognitive concept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规划项目(12YJA840005)
【分类号】:C91-0;F06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世定;;退“公”进“私”:政府渗透商会的一个分析[J];社会;2010年01期

2 符平;;“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J];社会学研究;2009年05期

3 符平;;迈向市场社会学的综合范式——评弗雷格斯坦《市场的结构》兼议其范式修正[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4 符平;;次生庇护的交易模式、商业观与市场发展——惠镇石灰市场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嵌入视角下的创业研究[J];情报杂志;2010年12期

2 黄得说;;当代刑罚哲学转向[J];清华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刘鑫;陈朝旭;张金妃;;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演化路径的“解锁”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杨琴;龚平;;“和谐”哲学的制度体认与社会价值[J];求索;2009年06期

5 李军峰;从制度经济学看中国的人口转变[J];人口与经济;2002年03期

6 符平;;贫困村灾后重建中的社会资本问题[J];人文杂志;2010年02期

7 高献忠;何明升;;网络秩序的生成机理:从分层演化到共生演化[J];生产力研究;2009年08期

8 周芳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内在制度创新[J];生产力研究;2011年06期

9 熊春泉;聂佳龙;;量刑规范化与法官自由裁量博弈的均衡性分析[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10 张大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解读[J];中国市场;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应洪斌;产业集群中关系嵌入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倪昌红;管理者的社会关系与企业绩效:制度嵌入及其影响路径[D];吉林大学;2011年

8 朱孟才;中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优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征;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大学制度变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玮;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市场化运行的嵌入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小兰;选择性亲和下的渐进式嵌入:绵竹青红社工服务中心发展历程的个案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3 张小翠;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柴紫慧;嵌入式生存:社区商店生存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倩;玉器市场的社会网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鲁佳;明代官制中的“左”与“右”[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弛;电脑市场里的经营者[D];云南大学;2011年

8 郝世亮;生杰环境脆弱地区农民生存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和亭;论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对当前中国政治稳定机制建构的启示[D];华侨大学;2011年

10 黄军林;探索分层分级的“控规”编制与管理模式[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宛丽;非制度因素与地位获得——兼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年01期

2 唐丽;网络的生产——以一个地方性黑市经济的演化为关键案例[J];社会学研究;2003年05期

3 汪和建;再访涂尔干——现代经济中道德的社会建构[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4 符平;;“嵌入性”:两种取向及其分歧[J];社会学研究;2009年05期

5 符平;;迈向市场社会学的综合范式——评弗雷格斯坦《市场的结构》兼议其范式修正[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6 刘世定;嵌入性与关系合同[J];社会学研究;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敏;;六十年来杭州新兴社会组织发展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2 国庆;;试论法团主义视野下的行业协会自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采取五方面措施发展社团组织[J];中国橡胶;2002年24期

4 陆苏华;韩国明;;论我国官方行业协会民间化[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6期

5 梅盈盈;夏斐;;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几个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夏花;;温州NGO力量[J];温州w,

本文编号:2340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40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