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生态补偿对牧民社会观念的影响——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22 18:23
【摘要】:牧民的生态环境行为受制于牧民的社会观念,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对牧民社会观念带来的影响是牧区环境不断改善的必要前提。本研究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半牧区牧户和农区牧户,就实施生态补偿后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内牧民的社会观念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补偿对牧民的维权意识影响指数为3.53,影响程度较高,但全区仅有41.13%的牧民选择维权,农区要好于纯牧区和半牧区,牧民的维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生态补偿对牧民的监督意识影响指数为4.02,影响程度很高,受牧民文化程度的影响,在半牧区和农区表现较为强烈;(3)牧民对环境变化的关注程度不断加大,生态补偿对牧民的环保意识的影响较为深刻,影响指数为3.95,且3组之间差异不大;(4)生态补偿对牧民参与意识的影响指数为3.94,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导致半牧区和农区牧民受到更大影响。从整体来看,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牧民的社会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纯牧区牧民具有更好的维权意识,而半牧区和农区牧民则对监督意识、参与意识具有更深感受。
[Abstract]: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havior of herdsmen is subject to the social concept of herdsmen.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n herdsmen's social concept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pastoral areas. Taking the water supply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in Ganna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multi-criteria fuzzy analysis model, the participatory farmer household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herdsmen's families, and the herdsmen were divided into pure pastoral households, semi-pastoral herdsmen and agricultural pastoral herdsmen according to the distribution area. The influence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n the social concept of herdsmen in Gannan Yellow River water supply area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impact index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n herdsmen'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ir rights was 3.53,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was higher, but only 41.13% of herdsmen chose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in the whole area, and the agricultural areas were better than pure pastoral areas and semi-pastoral areas.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herdsmen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2) the influence index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n herdsmen's supervision consciousness is 4.02,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is very high. Influenced by herdsmen's education level, it is stronger in semi-pastoral areas and agricultural areas; (3) the herdsmen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s a deep influence on the herdsmen'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e impact index is 3.95, and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is not significant; (4) the impact index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on herdsmen's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is 3.94.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benefits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lead to greater impact on herdsmen in semi-pastoral and agricultural areas. On the whol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ocial concept of herdsmen in the water supply area of the Yellow River in South Gannan, in which herdsmen in pure pastoral areas have a better sense of safeguarding their rights, while herdsmen in semi-pastoral areas and agricultural areas have a sense of supervision. The sense of participation has a deeper feeling.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分类号】:X2;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骅;吕永龙;邢颖;孙亚梅;;农户对禁牧政策的行为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策勒县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雪锋;基于农户尺度的半干旱区集雨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行为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岳桦;特定禁产区内农户的补偿期望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中民,程国栋;中国人口和富裕对环境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年05期

2 袁建立,江小蕾,黄文冰,王刚;放牧季节及放牧强度对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4年03期

3 赵成章,龙瑞军,马永欢,吉生柱;草地产权制度对过度放牧的影响——以肃南县红石窝乡的调查为例[J];草业学报;2005年01期

4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5 徐中民,程国栋,邱国玉;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6 张镱锂;刘林山;摆万奇;沈振西;阎建忠;丁明军;李双成;郑度;;黄河源地区草地退化空间特征[J];地理学报;2006年01期

7 阎建忠;张镱锂;朱会义;摆万奇;郑度;;大渡河上游不同地带居民对环境退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8 姚玉璧;邓振镛;尹东;张秀云;杨金虎;陈昌平;安华银;;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甘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9 李波,赵海霞,郭卫华,刘辉,张新时;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对传统农牧业的冲击与对策——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皇甫川流域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10 李世东;退耕还林效益优化模式系统动力学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学灿;洪尚群;吴晓青;;生态补偿与生态购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1期

2 孙继华;张杰;;中国生态补偿机制概念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年02期

3 杨光梅;;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应用于生态补偿研究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9年26期

4 杨云仙;龚双双;;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老区建设;2010年18期

5 萨础日娜;;我国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探析[J];中国环境管理;2010年03期

6 王金龙,马为民;关于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研讨[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06期

7 陈兆开;;淮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8 韦惠兰;葛磊;;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研究[J];环境保护;2008年02期

9 冯炜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模式初探[J];科技资讯;2008年26期

10 吕志祥;刘嘉尧;;西部生态补偿制度缺失及重构[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萍;;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问题探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侯思琰;王伟;刘德文;;水库上下游与水质有关的生态补偿典型案例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赵雪雁;董霞;;最小数据方法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以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马彩华;游奎;戴星翼;李凤岐;;基于渤海海洋环境承载力的生态补偿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蒋莉莉;;贵阳市“两湖一库”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对策分析[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6 杨磊;;外部性视角下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7 马存利;;区域生态补偿的法理基础与制度构建[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利顶;傅伯杰;;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与方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沈根祥;黄丽华;钱晓雍;潘丹丹;施圣高;M.L.Gullino;;环境友好农业生产方式生态补偿标准探讨——以崇明岛东滩绿色农业示范项目为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胡林;张晓辉;任静;崔建宇;;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建设的生态补偿[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生 来洁;生态补偿 代价几何[N];经济日报;2004年

2 彭兴庭;寻求生态补偿的“草根之路”[N];中国社会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坤;生态补偿需要什么[N];中国水利报;2008年

4 郑道福 金洁 徐建海 詹卫军 高晓洁;乐清对禁止准入区实施生态补偿[N];中国环境报;2008年

5 阿呆;愿生态补偿从道义走向法治[N];大众科技报;2008年

6 陈祖洪 孙秀英;尽快为生态补偿立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赵志疆;生态补偿是绿色经济的有力保障[N];贵阳日报;2009年

8 记者 赵慧 韩馨仪;河南开出今年首张生态补偿罚单[N];中国财经报;2009年

9 土木;山西各地踊跃探索生态补偿新路[N];中国水利报;2008年

10 本报通讯员 邵倩;今年全面推行生态补偿[N];中国环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斯丽娟;甘肃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冯思静;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刘玉卿;基于生态补偿的自然和人文过程耦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潘仁飞;煤矿开采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及生态补偿费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王辉民;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蒋Y,

本文编号:2350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50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9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