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信息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一个文献综述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viscous information theory, one of the new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heories in recent ten year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croeconomic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sources and measures of information stickiness ar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 behavior in the presence of information viscous friction,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output (viscous information Phillips curve), the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viscous information and its explanation of economic cycle (large stability). Finally, the monetary policy philosophy such as the design of monetary policy rules, transparency and credibility in viscous information economy are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王国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货币供应机制与未来通货膨胀风险研究”(课题编号:09&ZD03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F06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作诗,李善杰;新经济是否改写了经济周期规律[J];开放导报;2001年08期
2 徐向真;;基于经济周期发展的审计制度研究问题综述[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吴本龙 ,朱雪海;经济周期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1993年04期
4 ;转变的环境与决策的转变[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5期
5 薛敬孝,黄名坤,吴忱;论经济周期类型与制度演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6 王明明;信息产业对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0年07期
7 薛吴健,张文科;经济周期的热力循环方法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4期
8 袁涌波,汪晓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及调控[J];经济纵横;2004年03期
9 顾海兵,周智高;2005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10期
10 周克,刘彤;中国近期宏观经济走势的周期性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乐一;;论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崔友平;;重温邓小平“上台阶”理论 熨平我国经济周期[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李秉文;王伟;;我国的经济周期性调控与兰州经济发展[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天琦;;改进杠杆率监管:次贷危机给监管当局提出的重要任务[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6 刘崇仪;;美国经济周期变动与宏观经济决策[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韩世坤;韩爱琼;叶华;;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性研究——美国跨国并购与经济周期相关的实证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易志高;茅宁;耿修林;;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开发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文伟;宋光辉;;经济周期、经济冲击与“小盘股效应”[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10 龚乃全;王国旗;;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理论支撑体系的实践与探索[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曙光;国家能源办提醒警惕经济周期来临[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金瑞期货 王宏友;当前通胀条件下商品期货价格的演变[N];期货日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刘树成;当前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N];中国信息报;2004年
4 中国期货行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 常清;探底成功 拐点将现[N];华夏时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林纯洁;追赶经济周期 欧央行升息步伐或加快[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王蔚祺;经济周期与美错位 海湾国家酝酿本币升值[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连城;本轮周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张德宽 王 强 刘 毅;新一轮经济周期需要新的动力机制努力提高投资效益延长经济扩张期[N];中国信息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陈来;经济周期支持股市上行[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10 张春兵;蓝筹股,,市场永恒的爱[N];上海金融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雄威;我国经济周期非线性特征分析与经济周期测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李海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周期同步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岑丽君;经济周期协动及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张越;基于经济周期的社保基金资产配置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任志祥;中国经济波动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曲国俊;我国汽车产业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黄浩;我国房地产周期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崔晓燕;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谢卫东;股票市场波动性、传导机制与风险机制的计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建军;Markov机制转换模型研究及其在经济周期分析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畅博;基于经济周期的铁路货运量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池京均;金融危机后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邵淑贤;河北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金唯杰;中国和G7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忠伟;我国经济周期的统计分析[D];湖南大学;2004年
7 邹娟;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8 纪鸿超;基于东亚经济的I-RBC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谭德彬;基于景气预测技术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10 王凌云;论经济周期与市场经济的本质性联系——对经济周期形成原因与影响因素的再认识[D];河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361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61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