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于利率中介目标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12-10 14:28
【摘要】: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研究利率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开辟了货币需求研究的新视角,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础上,发达国家确定了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通过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并通过利率来调控投资从而达到对整个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目的。改革开放后,我国也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在中国似乎依然"水土不服",我国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所揭示的关系,我国依旧缺乏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市场基础,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也大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Keynes'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rate and monetary demand from the angle of asset selection, which opens up a new angle of view for the study of monetary demand, based on Keynes'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defined monetary policies with interest rates as intermediary target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fluence the interest rate by adjusting the money supply in the market, and through the interest rate to control the investmen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gulating the whole macro-economy.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also embarked on the road to a market economy, but Keynes's liquidity preference in China still seems to be "hard to accep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tary demand and interest rate in China does not show the relationship revealed in Keynes's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China still lacks the market basis of monetary policy with interest rate as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in China is not as good as that in developed market economy countries, which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 econom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2009JJD630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号:11YJC790202)
【分类号】:F091.348;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瑛琨 ,刘艳武 ,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彩玲;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对中国适用性考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进文;熊磊;;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保险需求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2 夏新斌;;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财经科学;2007年07期

3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江群;曾令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8年03期

5 庞菁菁;石柱鲜;;基于SVAR模型的货币政策对信贷规模的影响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6 邱崇明;黄燕辉;;消费者流动性约束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7 战明华;许月丽;;公司融资结构调整、部门异质性与中国信贷渠道的存在性[J];财经研究;2010年12期

8 李金昌;徐蔼婷;;中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再检验——基于1952—2004年度数据和区域数据的新发现[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9 高波;王先柱;;中国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2000—2007[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10 潘敏;缪海斌;;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波动:2003—2009[J];财贸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俊;连立帅;;货币政策、产权性质与信贷资金配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白俊;连立帅;;货币政策、产权性质与信贷资金配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春丽;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利率微调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关大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的金融条件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柏杰;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庞菁菁;我国利率波动传导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霜;动态随机一般均衡下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黠;中国货币政策的收入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洪燕;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许道林;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间传导机制的计量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仇丽;货币政策对城市商品房价格的区域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5 陈筱宇;“流动性陷阱”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盟;我国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石军夏;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溢出效应[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学强;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艳萍,陈仲常;现代西方利率理论、货币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3 上官雨时;借鉴经验,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7期

4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5 贾德奎,胡海鸥;利率走廊: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未来选择[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6 贺学会;构建利率改革的理论基石─—评丁孜山新著《市场利率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年05期

7 王晓博;对利率理论及其实践问题的再思考[J];财贸研究;2002年03期

8 赵中杰,王皓;论利率自由化和我国利率机制改革[J];城市金融论坛;1998年09期

9 彭玉镏,曹绍荣;构建资本市场中的利率机制[J];当代财经;1998年05期

10 陈时兴;我国国债的利率效应与基准利率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非夷;凯恩斯体系的“合理”因素及其历史命运[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89年01期

2 周明生;凯恩斯的生产均衡理论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节[J];唯实;1991年06期

3 刘涤源,王诚;“两个剑桥之争”述评(上)[J];财经科学;1994年06期

4 郑光中;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方法论述评[J];岭南学刊;1997年02期

5 张延;西方经济学中的危机、革命和综合[J];经济科学;1998年01期

6 蔡剑英;凯恩斯主义与现代政府的经济干预[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汪浩瀚;郝梅瑞;;凯恩斯不确定性经济理论的形成机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8 邓力平;凯恩斯、国际贸易理论评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9 盖若梅,高天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演变[J];经济纵横;1997年04期

10 郑英隆!《学术研究》编辑部,510050;试析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及其方法论[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兴起;;凯恩斯逝世60周年之际的反思[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2 张昌廷;张蕾;;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的区别[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仙娥;王萍;;马克思和凯恩斯对“危机成因”的分析比较及启示——兼谈对“萨伊定律”的批判[A];《资本论》与经济学的发展——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方兴起;;西方经济学的二重性质[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5 王庆安;;美国军事凯恩斯主义经济的根源及经济形态[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璐;;有效需求问题探源:马克思和凯恩斯[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7 江可申;;自辟蹊径的历史考察——凯恩斯关于消费不足说的经济思想史研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刘伟;;凯恩斯管理货币理论评述[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王岩;;制度失灵还是市场失灵——马克思、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比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王云中;;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理论与西方经济学若干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兆祥;培育中国的凯恩斯[N];金融时报;2005年

2 黄小鹏;一个普通中国人对萨缪尔逊的纪念[N];证券时报;2009年

3 冯维江;凯恩斯密码[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旅英经济学家 大本钟奖暨全球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评选组委会主任 李俊辰;走向“去凯恩斯主义”[N];上海证券报;2010年

5 ;“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6 张军;最后的经济学全才[N];东方早报;2009年

7 陆建德;“不仅仅是经济学家”[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国投瑞银 邓航;斯人已逝 主义犹存[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柯象中;从斯密到凯恩斯[N];中国财经报;2002年

10 Richard Tomlinson 编译 王小方;新危机时代凯恩斯主义反思[N];期货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博;脱贫经济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建军;论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张宝江;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与回归[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蔡一珍;公共投资经济作用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5 谢华育;弗里德曼与奥地利经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磊;论凯恩斯的高消费伦理思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钱鑫;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维克赛尔传承[D];复旦大学;2009年

3 周建成;从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看经济学的进步[D];苏州大学;2003年

4 李劲竹;马克思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黄艳;对宏观经济平衡条件的最初考察[D];厦门大学;2008年

6 张贞;我国高校经济学课程中市场机制理论的教学改革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叶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文关怀精神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8 石佳丽;“有效需求”与“适度需求”[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梁利民;证实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思考[D];湘潭大学;2007年

10 杨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征[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0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70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9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