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低碳经济发展:非正式制度安排视角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8-12-12 05:37
【摘要】:当前全球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愈发脆弱,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这也已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和障碍。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提出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途径发展低碳经济以摆脱发展的困境。然而,技术创新水平不足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仅仅只是导致当前困境的表征原因,人类欲望的不断膨胀以及与低碳发展相适宜的非正式制度的缺失才是人类当前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非正式制度视角对低碳经济发展进行阐释,并构建适宜低碳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Abstract]:At present, the lack of global resourc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creasingly fragile ecology, coupled with global warming, which has become the main constraints and obstacles to huma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is background, many countries put forward 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by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get rid of the predicament of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insufficient lev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are only the token causes of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The expansion of human desire and the lack of informal institution suitable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 are the deep reasons for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l institution and construct the inform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suitable for low-carbo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四川省软科学项目“发展低碳经济—探寻四川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010ZR0170)
【分类号】:F06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绍欣;传统、习俗与非正式制度安排[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2 任保平;可持续发展:非正式制度安排视角的反思与阐释[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军;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路径探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孙义飞;王晋新;;多元化、多样化、拓展化与开放性——西方学术界“17世纪普遍危机”论争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6年01期

3 高山平;;解决土地补偿的有效手段——供需对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4 徐德信;权力市场的制度安排——政治概念的一个经济分析框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姚芳;我国构建电子政府的现状与完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会华;;论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朱立奎;;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角色定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个人、企业和政府行为主体的经济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军雄;公司治理视角下的企业持续经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彬;短缺与治理:对中国水短缺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张秋云;建国以来金融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戴敏敏;中国地方政府转型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上海经验与范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董海军;转轨与国家制度能力研究:一种博弈论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6 董维春;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非均衡与协调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李洪江;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8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罗晓春;对外贸易与江苏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895—1936)[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10 邹平;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的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纪昀;战略性贸易政策与中国[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3 段滔;地下经济核算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蒋斌;中国北洋时期工商股份制企业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王世辅;开放条件下的知识扩散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7 左永兰;产权激励——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分析[D];暨南大学;2001年

8 谢安;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制度变迁[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闫志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田新丑;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D];中南林学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福前;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演进[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2 韩卫东,韩耀东;大经济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制衡[J];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3 任保平,史耀疆;制度安排与可持续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凌;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秩序建立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05期

2 杨红雄;郝晋清;梁建秀;;工程咨询企业非正式制度环境的进化博弈论分析[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蒋万胜;;非正式制度对市场经济秩序作用的二重解读[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蒋万胜;;文化传承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J];商业时代;2008年03期

5 安小雷;;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知识经济;2009年02期

6 廖祖君;;农民工流动的制度因素及其演进[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田文胜;;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版权保护[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2期

8 张金萍;张金环;;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非正式制度体系[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7期

9 蒋万胜;;论中国市场经济秩序型构中的非正式制度创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曾亚敏;张俊生;;社会资本与企业会计盈余质量[J];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铁铮;;森林是最大有机碳库[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2 铁铮;杨品舒;;我国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问题分析[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3 林震;费衍慧;;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福建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郭秀君;田文美;;低碳经济与我国木制家具出口贸易[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5 汪恭礼;;宣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主要途径与建议[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6 陈建成;程宝栋;;森林与低碳经济刍议[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7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爱萍;张存岭;赵德勤;朱占英;;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加速淮北城市转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宋天和;洪伟达;;以低碳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钱坤建;岳学文;奎建蕊;方晋;方海东;潘志贤;杨艳鲜;纪中华;;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泽填 姚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完善制度有助提高投资水平[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2 吴永长;打造“商会经济”,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N];福建工商时报;2007年

3 贾林男;2006商会改革备忘录[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4 贾林男;“收编”中消协争辩[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5 李杏果;非公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秩序的形成[N];工人日报;2006年

6 贾林男;行业协会办展:“经营者”之辩[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贾林男邋阮昕;行业商会: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8 朱志国;依法行政必须拒绝“潜规则”[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贾林男;协会改革关键:政会分开[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10 记者 吴志红邋见习记者 周洲;在京二十余家行业协会商会交流办会经验[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健;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罗昌瀚;非正式制度的演化博弈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陆冰然;非正式制度,社会资本与契约选择[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于旭;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闫永琴;中国西部经济内生增长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王晓冬;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经验—一种制度经济学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刘益;信用、契约与文明[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李健英;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迟铁;转型时期中国信用制度安排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小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度创新[D];湖南大学;2004年

2 周海平;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变迁中的非正式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陈星彬;中国房地产市场信用缺失的制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李男;非正式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崔长彬;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文艺;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冯海琳;信任及中国信任危机的制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8 蒋君;非正式制度在我国矿业城市转型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范基平;低碳视角下的呼包鄂城市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徐晓;山东省低碳经济发展与CO2排放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74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74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7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