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

发布时间:2018-12-17 13:14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论证表明:(1)"中等收入陷阱"与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是相容的,因此,它是一个可以借助来分析特定阶段经济发展现象的有用概念;(2)大量国家的经验也证实,的确存在着在统计上的显著性,验证了在中等收入的特定阶段上,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表现出减速甚至增长停滞的趋势;(3)从人口转变、资源禀赋变化以及增长方式等一系列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看,中国正面临着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国际经验和教训,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人力资本积累和深入体制和政府职能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Abstract]: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argumentation, this paper shows that: (1) the "middle-income trap" is compatible with the mainstream economic growth theoretical framework, so it is a useful concept which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phenomen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specific stage; (II) the experie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countries also confirms that there is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at in a particular period of middle income, fast-growing economies show a tendency to decelerate or even stagnate; (3) from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population transition, resource endowment change and growth mode, China is facing the severe challenge of how to cross the middle income stage. On this basi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xpanding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and government func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06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旭中;;劳动力价值理论与中国劳动收入分配公正:一个多层视角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伍旭中;;对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4 张磊;;加强和创新农民培训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1期

5 张士胜;郑玉艳;洪登华;陶学明;;浅议乡村传统园艺产品的保护和传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6 运迪;;论当代中国农民教育的“双重”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方政;刘鹏凌;邹能锋;;试析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和实现途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印银银;刘传华;;新时期安徽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冯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10 刘薇,侯军岐,张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推广现状调查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斌;;辽宁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对策选择[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袁平;;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键发生节点与制度因素[A];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汤尚颖;李泽红;;论建立消费型农副产品供给机制[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学著;梁贤艳;;强化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恒;;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7 刘茂松;;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路径——中国农业工业化理论与战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晖;陈漫涛;;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寻查与反思——来自湖南五市六乡十二村的调查[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郎秀云;;现代农业:美国模式和中国道路[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10 阳欢;李峰;;江西省农村教育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尹世久;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崔宝敏;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向佳玲;武汉市农民蔬菜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张侃;不同类型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钱静芳;江西省农民收入增长因素分析及改善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维薇;已建池农户沼气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周萤;家庭结构对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德恩,徐小飞;关于科技进步的新思考[J];预测;2001年02期

2 王莉,周方;投入与产出结构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3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2期

4 刘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下降之谜[J];财贸经济;2006年04期

5 刘秉镰;刘勇;;区域特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战明华;史晋川;;不同增长路径下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性及其含义——以浙江省为例的比较研究[J];财经研究;2006年07期

7 周建鹏;赵细康;;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研究[J];新经济杂志;2006年05期

8 李郇;徐现祥;;技术进步水平与城市学习[J];经济地理;2006年04期

9 王艳丽;刘传哲;;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1952~2002[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吴三忙;;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德春;林丽;刘炳胜;;中国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刘振娥;单传宝;;我国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成因分析——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杨杰;宋马林;;适度规模经营能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4 祝志勇;罗刚平;;重庆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5 米健;罗其友;;城郊型马铃薯生产函数、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差异[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6 洪银兴;;全要素生产率和集约增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7 范金;严斌剑;梁洁;;不同所有制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比较研究——以南京为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8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9 ;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2)——浙江省若干县(市)经济科技互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志建;;桂林市城区及所辖县域农业生产率测算[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日益受到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国经济为何高增长?英媒另有高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热盼中国向“全要素生产率”转型[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蔡f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应对“未富先老”[N];中国人口报;2011年

5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勇;从全要素生产率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N];光明日报;2010年

6 胡鞍钢 郑京海;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何明显下降[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定军;挖掘人口红利的空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8 胡鞍钢;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N];中国证券报;2002年

9 晓风;胡鞍钢: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取决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10 孙喜保;“用工荒”引发的思考[N];西部法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2 周立生;中国寿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星光;中国石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徐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刘威;我国原料奶生产演变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宝;中国信托公司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8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王欣;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红涛;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重庆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淼;环境管制下北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许小雨;长三角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承宇;基于人力资本和能源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省际比较[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王冬;金融中介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效应[D];西北大学;2010年

6 魏海静;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唐袁;我国省际空间要素生产率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8 高国鹏;全要素生产率与内蒙古地区增长差异:1987-2007[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曾菊;泛珠三角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10 段晓庆;广东省制造业内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42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842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