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18-12-18 12:22
【摘要】: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首先界定了低碳经济SREE复杂系统,该系统由社会、资源、经济和环境4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在内的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运用突变级数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需要,指标体系全部由定量指标构成,避免了人为确定定性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其次,运用突变级数评价方法对2005~2009年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按照波浪型曲线运行,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因素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复杂系统内部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当前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战略。
[Abstract]:Low-carbon economy i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and important way for human society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Firstly, the SREE complex system of low carbon economy is defined.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four independent and interrelated subsystems: society, resource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n this basi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mplex low-carbon economy system, including economic system, resource environment system and social system, is constructed. Considering the need to evaluate the index system by using the catastrophe series method, the index system is composed of quantitative indexes, which avoids the subjectivity of artificially determining the weights of qualitative indexes. Secondly,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complex system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09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atastrophe series evaluation. From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complex system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runs according to the wave curve,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doubl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domestic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also the interaction of the internal subsystems of the complex system.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lex system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Chin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低碳经济下的我国政府环境规制研究”(10CGL053)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蓓佳;杨海真;;中国碳减排承诺解读及碳交易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2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3 李晓燕;邓玲;;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探索——以直辖市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02期

4 庄贵阳;潘家华;朱守先;;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学动态;2011年01期

5 马军;周琳;李薇;;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东部沿海6省市低碳发展现状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2期

6 王怡;;环境规制视角下我国工业碳排放的灰色斜率关联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4期

7 马军;;基于DEA法的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效率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03期

8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9 程序;;生物质能与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林杰;许振成;罗琳;黄璜;李劲松;赵志彬;陈月华;何清林;;县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中低碳高值农业技术研究——以韶山灌区在建生态循环农业园种养业发展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2 张忠河;林振衡;付娅琦;王宏海;康全德;尤希凤;;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李林杰;许振成;罗琳;黄璜;李劲松;赵志彬;陈月华;何清林;方建武;曾北危;;低碳高值农业污染链阻控-产业链延展技术耦合模式研究——以韶山灌区及其主体湘乡市和湘潭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4 李伯华;徐亮;;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5 顾宪法;;农村低碳农业发展探讨——以海盐县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2期

6 陈峗;陈志斌;;低碳经济离我们有多远:管理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3期

7 周富华;陈雄;;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初探[J];当代经济;2011年09期

8 蒋少峰;;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刘卫东;张雷;王礼茂;赵建安;马丽;唐志鹏;高菠阳;余金艳;;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框架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5期

10 郭甲生;秦朝葵;马飞;;基于生物质燃气的农村地区生态校园供能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廖媛红;;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A];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郭飞强;董玉平;董磊;景元琢;;三种中药渣的热解气化特性[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伟;王丹;李世超;;低碳经济下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爱兰;;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王盼盼;;低碳消费相关热点的研究综述[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骆旭添;低碳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高雪松;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Quadri-Carbon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卢晓彤;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林杰;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忠河;“固—气—液”联产的生物质能源转换工艺及产物利用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保华;低碳经济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3 冯大功;随州市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制约因素及潜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帅畅;贵州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

5 郑晨;庄河市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张志;辽宁省电力行业碳排放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7 范茹婷;江苏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评价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8 吴燕平;“人力资本”视角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D];青岛大学;2011年

9 胡昆昆;南昌市低碳城市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文静;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凡银;技术创新与我国绿色国际竞争力提升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帅通;袁雯;;上海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4 于杨曜;潘高翔;;中国开展碳交易亟须解决的基本问题[J];东方法学;2009年06期

5 孙柏林;;关注“低碳经济”,再谈“节能降耗”与自动化技术[J];电气时代;2008年06期

6 邓军文;吴文花;聂呈荣;邓日烈;文素珍;李梅;温玉辉;杨文瑜;;中国碳排放特征及碳汇经济建设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尹璇;;我国排污权交易可行性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8 倪少凯;7种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方法的比较[J];华南预防医学;2002年06期

9 张萌;姜振寰;胡军;;工业共生网络运作模式及稳定性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

10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特约撰稿 李桂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之争初启[N];中国经营报;2009年

2 闻一言;国内碳交易体系亟待完善[N];中国工业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楠;樊庆锌;石磊;;基于CP对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8期

2 ;《环境科学》再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J];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3 叶彩华;栾庆祖;刘勇洪;权维俊;高燕虎;;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以北京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7期

4 陈龙珠;王军;张国锋;要杰;;面向流域治理的农村“费补共治”型环境政策研究——以白洋淀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5 刘庆广;时学飞;;合肥市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耦合效应·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6 杨伟伟;雷冬梅;徐晓勇;;矿区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价指标和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7 ;《环境科学》再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建辉;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三赢”[N];经济日报;2004年

2 见习记者/姚琳 记者/陈江;我区“农村生态卫生系统”研究成果国际领先[N];广西日报;2004年

3 王翰林;循环经济:我们该做什么?[N];科技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南洋;粗糙集和突变级数法在生态经济区划中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2 林倩;辽河口湿地景观演变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杨晋娟;基于突变理论的且末绿洲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4 戚杰;突变理论在环境建模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晓丽;长沙市城市生态用地定量分析及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张延安;济南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85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85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d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