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林业碳汇项目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及应用分析——以贵州省贞丰县林业碳汇项目为例

发布时间:2018-12-31 13:11
【摘要】:气候变化给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林业碳汇在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被世界各国所认可。林业碳汇项目实施的难点在于准确掌握林业碳汇项目设计的规则、标准体系,重点在于基准线判别、碳汇计量、监测的方法学和工具。本文系统介绍了国际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CDM A/R)项目方法学和国内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标准体系等最新成果,并以贵州省贞丰县林业碳汇项目为例,分析了基准线和监测方法学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Abstract]:Climate change has brought great influence to the glob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dapting and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difficulty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lies in mastering the design rules and standard system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 accurately, focusing on the methods and tools of base line discrimination, carbon sink measurement and monitor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project methodology and the domestic carbon sink afforestation project methodology and standard system, and takes the forestry carbon sink project of Zhenfe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baseline and monitoring method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 is analyzed.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贵州省林业学校;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镇低碳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研究”(2011BAJ07B01)
【分类号】:X196;F3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6年05期

2 李怒云;龚亚珍;章升东;;林业碳汇项目的三重功能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史军,刘纪远,高志强,崔林丽;造林对陆地碳汇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2 江东,王礼茂;森林碳循环研究中的空间信息技术[J];甘肃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3 余慧超;王礼茂;;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国碳市场潜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占云;林而达;李怒云;;气候变化对中国生物质能的影响研究综述[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武曙红;我国CDM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方法学及案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卢燕宇;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农田化学氮源N_2O直接排放量估计[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与国际贸易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陈卫卫;三江平原稻田生态系统N_2O排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3 张园浩;清洁发展机制的经济学意义及其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郎一环,王礼茂,王冬梅;能源合理利用与CO_2减排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4期

2 李莉,郭钛星,靳祁;垃圾能源化途径及在我国的发展展望[J];电力情报;1998年04期

3 岑可法,邱坤赞,朱燕群;中国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二)[J];发电设备;2004年06期

4 杨晓东,张玲;钢铁工业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J];钢铁;2003年07期

5 倪维斗,李政,薛元;以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系统——资源/能源/环境整体优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8期

6 赵荣钦,黄爱民,秦明周,杨浩;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刘新星,海热提,陈帆;我国与世界电解铝工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差距[J];环境保护;2005年03期

8 赵玉杰,王伟;垃圾填埋场甲烷气的排放及减排措施[J];环境卫生工程;2004年04期

9 翟青,刘星,杨玉峰;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成本的不确定性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俞建洪,郭祥冰;气体燃料对减缓CO_2排放的贡献[J];江西能源;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丽佳;清洁发展机制(CDM)在中国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沈_g;CDM及TGC机制在我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绪武;;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制度设计的法学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李瑾;;应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碳强度核算体系[J];认证技术;2011年05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卢学强;马建立;邓小文;赵杰;;农村畜禽粪便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的核算方法学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马智杰;Edward Weinberg;;四板沟水电站清洁发展机制额外性原理及CO_2减排量的计算方法[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马宗虎;刘慧英;王s,

本文编号:2396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96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