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消费社会的“表征”

发布时间:2019-01-01 17:59
【摘要】:在20世纪,人类社会已经从传统的生产社会(production society)转为消费社会(consumer society)。根据波德里亚的消费二元理论,当今人们重视产品背后的符号价值和文化价值多于重视产品本身,"视觉导向的消费者行为"(the oriented-based economy)成为消费行为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设计艺术借助商品的力量融入生活,消费社会呈现出"视觉化"的景观社会特点(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Abstract]:In the 20th century, human society has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production society (production society) to consumer society (consumer society). According to Baudrillard's dual theory of consumption, nowaday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ymbolic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behind the product than to the product itself. "Visual oriented consumer behavior" (the oriented-based economy)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onsumer behavior.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design art integrates into life with the help of the strength of commodities, and the consumer society presents the "visual" landscap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市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分类号】:F01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田文林;抗拒与变迁: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多维透视[J];阿拉伯世界;2001年03期

4 何池友;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刘肖冰;浅谈网页艺术设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金民卿;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史鼎新,何明升;网民在线活动研究述论[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10 林建华;论“修正组合型”的自由主义——兼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特点[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云飞;孙守迁;;谈计算机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趋势[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廉毅;;关于国产民航客机机身及内饰设计的思考[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董洁晶;李亮之;刘宁;李梦;;从创新社会学视角看产品创新设计[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刘子建;吴晓莉;;文化——中国现代产品忽略的主题[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李霞;沙海燕;;修纲密目——理工型设计教育浅析[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李奋强;苏建宁;;工业设计正在向设计的方向发展[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曹亚丽;;基于产品造型设计的系统研究[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白兴易;;基于文化性主题的工业设计[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叶德辉;;《工业设计史》教学改革谈[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尚淼;;人性化人机界面设计原则初探[A];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 & The 11th China Industrial Design Annual Meeting(Volume 2/2)[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莉;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表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玉玲;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史晓玲;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透视[D];苏州大学;2001年

4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李炜;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池莉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杜娟;死与变:论弗·伍尔夫小说中的存在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丁社教;生产力价值论[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9 储继红;永恒的潜在的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谢慧英;网络写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年;胡宜安;;消费化生存或生存的消费化——消费主义视阈中人的存在状况[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方立峰;;对消费社会的文化剖析与价值评价——从商品拜物教到符号拜物教[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庞秋菊;;《多少算够》产生的背景[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4 宋文新;;消费合理性与消费伦理[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5 柴婷婷;;生存论基础上的“新”消费观[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6 赵方杜;;消费主义:一种新的身体规训[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胜华;;从“符号消费”看标志设计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5期

8 刘方喜;;“符号经济”论: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孙琼阁;;让消费成为她们的本能——网络消费主义对女性消费心理的塑造[J];中国商贸;2011年23期

10 柴婷婷;热合木江·巴拉提;;现代消费主义的理性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2 曾军;;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提纲)[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户晓坤;;对当代消费文化的批判性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王成兵;;消费文化语境中的认同危机问题[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5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曹东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现代经济增长癖的形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8 夏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消费异化的运演逻辑——与鲍德里亚的一种对话[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茌良计;;符号的梦魇——评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马宏伟;建设消费社会[N];人民日报;2011年

2 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 张敦福;消费社会与社会治理的新课题[N];文汇报;2011年

3 仰海峰;消费社会与资本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韩震;关于消费活动精神性转向的哲学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5 韩震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消费活动精神性转向的哲学思考[N];长江日报;2007年

6 司金銮;中国可持续消费创新的理论思考[N];消费日报;2004年

7 香港资深财经作家 林行止;圣诞礼物的经济学与科学旨趣[N];东方早报;2008年

8 吴炳新;应改善加强消费管理[N];济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2 韩欲立;物体、消费与符号[D];复旦大学;2007年

3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户晓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亚南;中国语境下的消费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齐亚红;消费正义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兴桥;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D];吉林大学;2004年

8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婷;消费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杨慧娟;鲍德里亚符号消费思想评析[D];河南大学;2008年

3 白春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雪;当代消费主义文化批判[D];燕山大学;2010年

5 刘琳;论消费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余庆;浅析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桂艳;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斌;消费社会及其超越[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郭,

本文编号:2397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97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a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