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引入与再造:经济理论在中国的百年嬗变历程

发布时间:2019-01-03 13:23
【摘要】: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来、或者自1902年严复翻译并出版《国富论》以来,中国经济理论已走过了百年的成长和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始终以"引入"和"再造"作为主要线索,尽管在不同的阶段,中国经济理论的主要引入对象出现了从欧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再到以新古典综合派为主体的现代经济学的依次转变,但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始终具有"西学东渐"的显著特征。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学界并不是以"全盘照搬"的方式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在引入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再造、并使之更好地耦合中国的经济实践也是中国经济学科演变的重要特征。从广泛性引入到选择性引入、从被动式改造到主动式建构将成为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和转型的重要使命与基本途径。
[Abstract]:Since the 1911 Revolution or the translation and publication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by Yan Fu in 1902, China's economic theory has gone through a century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s has always taken "introduction" and "reengineering" as the main clue, although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main objects of Chinese economic theory appeared from bourgeois classical economic theory in Europe and America to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y (and Stalin's socialist economic theory). B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discipline always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Nevertheless, the Chinese economic circles do not treat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modern economics in a way that is "completely copied", and remake them locally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m.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disciplines to better couple China's economic practice. From extensive introduction to selective introduction, from passive transformation to active construc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mission and basic approach for th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theor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立足本土,遵循逻辑,培养出大师级的经济学家[J];经济科学;2000年03期

2 张亚光;黄夏岚;;改革开放的思想印记和学术见证——写在《经济科学》创刊30周年之际[J];经济科学;2009年06期

3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时代篇章——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4 何炼成,丁文锋;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J];经济学动态;1997年07期

5 逄锦聚;;改革开放与经济学理论创新——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J];经济学家;2009年02期

6 刘诗白;中国经济学构建的若干问题[J];经济学家;1997年01期

7 樊纲;“苏联范式”批判[J];经济研究;1995年10期

8 夏业良,王欣;中国理论经济学50年发展轨迹的缩影——对《经济研究》刊载文章的统计分析与简略评论[J];经济研究;2000年05期

9 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10 成九雁,秦建华;计量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轨迹——对《经济研究》1979—2004年刊载论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晋斌;;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特点及现实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3 阮守武;张德元;;正确认识现代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大学本科《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基本目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张海峰;;博弈论在中国房地产业税制优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5 张志明;;安徽农村内生工业化的现实意义及其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6 张跃进;唐彩霞;;中国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可能百年为零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汤凌飞;;论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时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郑崧;;结构调整与非洲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9 洪涛;范瑛;;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孟大虎;;转型中国的经济学转型——基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经验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胡伟清;张宗益;;贿赂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于维栋;;和谐发展与技术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徐敏;;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政府管理创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董国辉;;初级产品出口与阿根廷的早期现代化——拉美独立运动爆发200周年的反思[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17届年会暨“纪念拉美独立20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白永秀;吴振磊;;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发展线索和发展阶段[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7 杨春禄;;联结生产力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企业与市场[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田国强;;从拨乱反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到和谐社会构建——效率、公平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9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10 孙力;;发展的困境与文化选择的关键性[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9 王建红;金融危机的信用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吴明华;长株潭城市群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2 梁永康;“西学东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游雨航;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高月媚;世界经济周期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纪操;诺斯、巴泽尔关于国家理论思想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卫铭;论日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韩颖;宋代休闲生活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熊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赵磊;老子政治思想二重结构浅析[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华荣;;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三十年[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程恩富;;经济学现代化及其五大态势[J];高校理论战线;2008年03期

3 申满秀;从“抑商”到“重商”观念的转变──龚自珍、魏源、王韬、郑观应经济思想个案简析[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4 张登德;晚清《富国策》的译刊与传播[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5 陈岱孙;;经济科学研究要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代发刊词[J];经济科学;1979年01期

6 刘天申;;李斯特经济学说的再评价 兼论后进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经济理论的产生[J];经济科学;1979年01期

7 林毅夫;立足本土,遵循逻辑,培养出大师级的经济学家[J];经济科学;2000年03期

8 刘伟;经济学者需要具有社会历史使命感[J];经济科学;2000年03期

9 于光远;;背景与论题:对改革开放初期若干经济理论问题讨论的回顾[J];经济科学;2008年06期

10 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程恩富;[N];光明日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志明;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再造[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年08期

2 王鹤,李建国;银行再造:模块化结构解释及收益分析[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谢文德;徐琳;邓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研究[J];大众科技;2006年04期

4 查振祥;;企业二次创业研究[J];特区经济;2006年04期

5 吴钦春;;试论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再造[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徐力群;;浅析如何利用技术创新进行企业再造[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0期

7 刘文俏;刘俊;;浅谈品牌形象再造成就服装企业持续发展[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2期

8 高山;;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李汉文;刘杰;;国内外财务软件的会计业务流程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11期

10 贾娜;;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会计流程再造研究[J];财会研究;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军;;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吴智敏;;试论数学教学中的真实性评价[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宋放;;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企的再造[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江立成;魏婷;;简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探索谈起[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邓有跃;;对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流程再造工作的思考[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6 赵丽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机制及其运用[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中兰;;细节决定成败——论行政工作流程再造与行政效能的提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贵卯;;试论依法行政环境下公务员素质的再塑造[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崔浩;陈晓剑;;六西格玛在非制造流程再造中的应用研究[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启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兴华;“三北”防护林 再造山川美[N];经济消息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夏斐;中国MBA如何再造神话[N];光明日报;2002年

3 张晓晴;小社引入大品牌[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重组县公司 再造盈利点[N];中国石化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李凤祥通讯员王培洋;创新:再造现代化北开[N];中国信息报;2002年

6 刘昕;发达国家的产品再造新潮流[N];中国经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陈昌成;再造一个互联网[N];中国企业报;2001年

8 佚铭;京东方的“再造”之路[N];中华建筑报;2000年

9 李凝;东方华印:为何引入印度模式[N];科技日报;2002年

10 记者 王健会;脑健品再造营销秘笈[N];重庆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潇;现代风景园林中自然过程的引入与引导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李晓强;工程教育再造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孙大权;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D];四川大学;2005年

4 王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构论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飙;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再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兰兰;浙江奥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2 李琰;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D];郑州大学;2005年

3 鄂慕丰;K公司企业文化再造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孟宪潞;恢复性司法模式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汪玉璇;产品再制造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王艳;试论“盘点型”电视新闻杂志对信息环境的再造[D];河北大学;2005年

7 郑飞;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贾仁普;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邵长斌;新环境下的HG公司设备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蒋晓培;运动教育模式引入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9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399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