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间竞争的内涵、特征及其理论依据
[Abstract]: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argets, various forms of resource competition and direct market competition among many industries.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competition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cross-region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ame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measurement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ource of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ile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industries has just started. Starting from the competition behavior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industry competition, probes into the different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industry competition, and expound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inter-industry competi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inter-industry competition analysis.
【作者单位】: 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AZH033)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SJB6300041) 南京工程学院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KJ2011007)
【分类号】:F06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飚;陈雪梅;;论产业生态的动力机制[J];长白学刊;2009年05期
2 李云燕;;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与管理方法[J];生态环境;2008年04期
3 张攀;耿涌;;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年06期
4 傅沂;隋广军;;生态管理的产业生态基础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4期
5 李云燕;;循环经济生态机理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6 赵琨;隋映辉;;基于创新系统的产业生态转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1期
7 武春友,邓华,段宁;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述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8 宋涛;郑挺国;韩良;佟连军;赵妍;;两类典型产业生态系统的建模及比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S2期
9 许芳;;对外开放条件下产业安全研究的生态学思路[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孟薇;凌耀初;;基于空间报酬递增模式的分工性产业族群集聚的复杂生态机理研究[J];软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浩;;广泛开展VE活动适应市场竞争要求[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2 刘洁;梁嘉骅;魏方欣;;市场竞争的复杂性:突变与共生[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永年;;马克思竞争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9年度(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锐生;;略论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建强;;基于产业生态学的产品生态设计原理、方法[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贵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共生组织及其动力机制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7 王妍;;浅析寻租与制度的内在共生性及国有企业寻租治理[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生态误区与整合途径[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洪远;丁晓;;基于能值分析法的滨海湿地不同产业模式效益评估[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董小麟;;从劳动与财富的关系看劳动价值论的体系及其现实意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军;产业生态系统演变[N];经济观察报;2003年
2 周方剑;市场竞争要讲究“彼”与“己”[N];黄冈日报;2006年
3 陈柳钦;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趋势[N];中国信息报;2007年
4 傅勇(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慈善活动的经济学道理[N];证券时报;2006年
5 玉木;经济发展需要“重复建设”[N];发展导报;2000年
6 杨培芳;弗里德曼的三根软肋[N];南方周末;2007年
7 北京大学教授 刘伟;市场经济秩序建设的历史内涵[N];人民日报;2003年
8 房宁;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六大信条[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史小凤;寡头竞争与广告策略[N];金融时报;2006年
10 施锡铨;“合作”博弈理论缘何能获诺贝尔奖[N];中国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后凯;市场竞争、经济绩效与产业集中[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张欲非;区域产业生态化系统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吴昊;网络外部性市场后入者竞争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张凤兵;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多元化演进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峰;自然垄断中的规制与有效竞争[D];复旦大学;2005年
6 刘健;模块化产业组织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薇薇;区域产业生态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河海大学;2007年
2 徐开峦;郑观应商办企业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瑾;产业生态视角下能值分析方法的运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连军;对诺思悖论的经济哲学追问[D];苏州大学;2006年
5 吴婷婷;局部网络外部性探讨[D];厦门大学;2009年
6 吴婷婷;局部性网络效应探讨[D];厦门大学;2009年
7 乔晓云;西方经济学中垄断理论的演进[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8 赵林飞;产业生态化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潘海波;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刘泽;垄断的交易费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00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00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