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价值的形成和评价
[Abstract]:Under the situation of carbon reduction, how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benefit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irstly,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forming the utility value of carbon sink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carbon emiss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s and existing economic systems, and the space of carbon emissions as scarce resources. Then, the composi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carbon sink value are reviewed, and the connot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accumulation value is pointed out. Then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value is summariz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carbon pric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carbon trading, carbon tax and actual cost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ject, and on this basis, carbon sink value can be realized by compens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山东省东营市林业局;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421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70410和31070384)
【分类号】:X1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余新晓,鲁绍伟,靳芳,陈丽华,饶良懿,陆贵巧;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生态学报;2005年08期
2 肖寒,欧阳志云,赵景柱,王效科;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初探——以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森林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3 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王效科,苗鸿;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4期
4 王景升;李文华;任青山;刘某承;;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谦龙;;乌鲁木齐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资产定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2 秦武明;唐继新;苏有文;覃永华;;厚荚相思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3 任曼丽;;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以开封市湿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4 雷正玉;白涛;江建国;罗崇德;周建华;;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5 李高阳;马俊青;;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6 杜鹏;杨蕾;;2001~2006年广东省江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7 郭其强;罗大庆;方江平;卢杰;任德智;傅军锋;;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8 朱雅丽;谭三清;刘大鹏;夏栗;;林业有害植物灾害生态效益损失动态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9 张喜;;贵州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监测与评价网络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10 郑建伟;田庆久;郑光;陆应城;;海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斌斌;丛日晨;郭佳;;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其应对措施[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2 郭晓华;孙娜;;外侵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的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构建[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和平;谢小英;;新世纪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建设[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4 叶功富;王珍;高伟;林武星;聂森;;福建省沿海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评价[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廷华;刘青林;;城市园林植物多样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9[C];2009年
6 陈学敏;;转基因技术与生物多样性的冲突——从野生植物保护谈起[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孙双双;;外来物种入侵及其法律对策[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王春晓;郭宗香;杨怀宇;杨正勇;;淡水养殖系统环境损害成本的条件价值评估——以淀山湖水源保护区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牟萍;;论专利申请中生物遗传资源来源的披露[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10 涂金花;;人类活动对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A];武汉市第三届学术年会——两型社会与水生态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湿地保护利用政策绩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姗姗;河南省电力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赵进红;泰山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杜中修;火炬树适生区预测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入侵风险评估[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姚小立;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田卓林;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锁;合肥高校绿地景观格局和生态效益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陈涛;铺地竹提取物除草制剂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姜霞;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景升,王文波,普琼;西藏色季拉山主要林型土壤的水文功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彭文英,张科利,江忠善,孔亚平;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草的水沙变化特征[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3 马忠海,潘自强,贺惠民;中国煤电链温室气体排放系数及其与核电链的比较[J];核科学与工程;1999年03期
4 黄欠如,贺湘逸,周慕卿,蔡浔之,胡建业;红壤丘陵果农复合系统的小气候效应初步观察[J];江西农业学报;1998年02期
5 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年01期
6 项文化,田大伦,闫文德,康文星,方海波;第2代杉木林速生阶段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物循环[J];林业科学;2002年02期
7 周晓峰,蒋敏元;黑龙江省森林效益的计量、评价及补偿[J];林业科学;1999年03期
8 卢俊培,吴仲民;尖峰岭热带林的植物化学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1991年01期
9 曹群根,傅懋毅,李正才;毛竹林凋落叶分解失重及养分累积归还模式[J];林业科学研究;1997年03期
10 梁珍海;洪必恭;;宝华山栎林生态系统乔木层的营养元素循环[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明辉;关鑫;李坚;;中国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存与碳排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2 张金华;;林业碳汇——人类生态宝库[J];河北林业;2008年03期
3 董恒宇;;开发碳汇资源 发展绿色经济[J];建设科技;2010年04期
4 董恒宇;;重视碳汇价值 健全碳汇机制 促进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J];中国科技产业;2011年08期
5 ;碳汇[J];天津经济;2010年05期
6 ;中国首个县级碳汇专项基金成立[J];造纸信息;2010年11期
7 朱跃龙;;大力发展林业碳汇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J];投资北京;2008年12期
8 ;中国森林碳汇发展迅速[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年12期
9 朴世龙;方精云;黄耀;;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J];中国基础科学;2010年02期
10 邵诗洋;;绿金—碳汇 森林碳汇与自愿减排交易[J];中国绿色画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峰贵;杨玉含;周强;陈琼;张海峰;;中国居民生活碳排放需求的区域差异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李晓军;;发展碳汇林业的方法与途径[A];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研讨会(西安)论文集[C];2011年
3 邓广;张旭;李增元;;三类林业碳汇活动中的技术议题与选择[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4 荆珍;;森林碳汇市场改革的法律思考——以气候融资为视角[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周曙东;;碳储存技术与碳汇经济的相关思考[A];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农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10年
6 徐海龙;马志华;陈丽梅;乔秀亭;;发展中国海洋碳汇项目的初步构想[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王天津;;大力开发森林碳汇交易的对策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8 宋孟欣;侯贡献;师军杰;司长征;王奇;;加强森林抚育与提高森林碳汇浅析[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于天飞;李智勇;吴水荣;;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姜鲁光;封志明;于秀波;张景华;;中国新增4000万公顷碳汇森林的空间格局模拟研究:2005-2020[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唐学章 杨光平;中国碳汇黎平项目工作圆满结束[N];贵州民族报;2005年
2 记者 刘国旺;云南青海西藏可获得碳汇补偿金[N];中国财经报;2008年
3 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李怒云;解读碳汇林业[N];中国花卉报;2009年
4 首席记者 魏贵富;我省将大力发展碳汇林业新模式[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海燕;履行植树义务可购买碳汇[N];北京日报;2009年
6 ;碳汇和碳汇造林[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记者 房田甜;北京3年内将新建41万亩碳汇林[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8 记者 胡彦殊;我省完成首笔林业碳汇交易[N];四川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晟;全民可参与碳汇项目建设[N];温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沙默;“碳汇造林”,温州先行[N];温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力;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刘晓;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控制政策的建模和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冷雪;碳排放与我国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泱;中国贸易、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黄雪夏;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及碳汇效应[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姚锐;中国岩石风化对大气CO_2的汇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旭辉;农业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与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崔衍安;基于结构变化的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钟柳韵;碳关税与碳排放交易之关联法律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钟悦之;江西省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波;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我国碳汇市场多主体动态博弈仿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余建清;广东省化石燃料碳排放的地域差异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陈艳艳;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的原则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10 邢全伟;我国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的两个协调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145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1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