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正义的逻辑框架——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Abstract]:Labor justice is the right of the labor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logical framework is composed of four dimensions. The labor ability to obtain justice is the basis of labor justice, the labor exchange justic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labor justice, and the justice in labor process is the image of labor justice. Labor achievement distribution justice is the goal of labor justice. The just system must make the laborer get its due, embody the labor justice, the laborer can realize the return of human nature.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F0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旭;中国经济学:历史、理论与实践[J];经济学家;1998年03期
2 徐传谌;孟繁颖;;制度变迁内部动力机制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6年06期
3 山水刚郎;杨华贤;;评宫岛乔著:《输入外国劳动者的逻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2年06期
4 梁益海;知识经济——一种高级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J];平原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5 王杰;颜华东;;论《当前中国职工运动的总任务》在陈云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6 曹颖;牛坤玉;;新时期进行环境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J];生态经济;2011年02期
7 李秀萍;刘佳伟;韩剑萍;;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何事忠;;提升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纲要[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9 乌家培;;略论物质利益原则的性质[J];经济研究;1959年08期
10 苏威尔;纪明;;马克思的“愈益贫困化”学说[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艳龙;;按照马克思的逻辑理解马克思——评丁堡骏博士的《转形问题研究》兼与岳宏志先生商榷[A];《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3年
2 韩勇;;马克思分工理论浅谈[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姚先国;郭继强;;按劳分配新解:按劳动力产权分配[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史如海;;VE应用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价值工程辉煌成就20年(1978—1998)[C];1998年
5 王岩;;马克思《资本论》中科学发展观探讨[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傅兴国;;西方教育经济思想渊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桂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及其在调节中的有机结合[A];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经济学的发展[C];1997年
8 孙伯良;;全面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概念[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9 肖殿荒;郭晓;沈昊驹;;浅析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在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发展[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蓝蔚青;;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卧云;多视角下的金融逻辑[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孙立平;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变化[N];经济观察报;2003年
3 鲁宁;“扶优扶强”是什么逻辑[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4 杨圣明;论社会主义的资本问题[N];北京日报;2005年
5 王新红;生产力发展促等级观念淡化[N];中山日报;2008年
6 杨英杰;期待工资引领型新增长模式[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李文钊;公共政策的逻辑与限度[N];中国审计报;2002年
8 张鹏飞 李海燕;试论“重建个人所有制”[N];中国贸易报;2006年
9 秋风;地方竞争的逻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10 李惠斌;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分配正义[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费之光;按劳分配制度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姜国权;市场社会主义劳动产权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鹏侠;劳动价值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U,
本文编号:24206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420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