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22:05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精神生产不仅是全面生产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唯物史观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以实践为逻辑起点,通过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家和黑格尔、费尔巴哈的精神生产观点,形成了科学的精神生产理论。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更侧重于阐释物质生产理论,对精神生产理论未能系统地加以展开,他的精神生产观点多散落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著作之中。为了完整、准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有必要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加以研究。本文采用历史演进的方法,在马克思相关著作基础上,对他的精神生产观点进行梳理,在学理上阐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形成过程以及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研究,得到四个启示,即物质生产必然会对精神生产产生需求和影响;每个时代的精神产品是必须适应于上层建筑的;真正的精神产品是超越于物质生产范畴的;人的精神解放是人类解放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价值,而且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精神生产在当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而且促使人向全面而自由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使精神生产呈现出市场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精神产品日益多样化。多样化的精神产品在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其本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而,从社会的长远发展看,只有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才是精神生产在当代社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 精神生产 精神产品 当代社会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091.91;A8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导言7-13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7-8
  • 二、研究现状及评析8-10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0-11
  • 四、研究难点及创新11-13
  • 第一章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创立13-22
  • 一、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13-18
  • (一) 古典经济学家的精神生产观点13-15
  • (二) 黑格尔的精神生产观点15-16
  • (三) 费尔巴哈的精神生产观点16-18
  • 二、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形成过程18-22
  • (一)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初创18-19
  • (二)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形成19-20
  • (三)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深化20-22
  • 第二章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解读22-38
  • 一、精神生产的内涵22-26
  • (一) 精神生产的涵义22-23
  • (二) 精神生产的基本特征23-26
  • 二、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26-35
  • (一) 精神生产的方式26-30
  • (二) 精神生产的规律30-31
  • (三) 精神生产的历史31-33
  • (四) 精神生产的价值33-35
  • 三、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启迪35-38
  • (一) 物质生产必然会对精神生产产生需求和影响35-36
  • (二) 每个时代的精神产品必须适应于上层建筑36
  • (三) 真正的精神产品是超越于物质生产范畴的36
  • (四) 人的精神解放是人类解放的组成部分36-38
  • 第三章 当代社会精神生产的体现38-48
  • 一、精神生产在当代社会的表现38-40
  • (一) 精神生产的社会化38
  • (二) 精神生产的全球化38-39
  • (三) 精神产品的多样化39-40
  • 二、精神生产在当代社会的作用40-44
  • (一) 精神生产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与进步40-43
  • (二) 精神生产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43-44
  • 三、精神生产在当代社会面临的困境44-45
  • (一) 精神产品内在精神价值的缺失44-45
  • (二) 精神产品生产与需求的矛盾45
  • 四、精神生产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45-48
  • (一) 精神生产面向产业化发展45-46
  • (二)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46-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世兴;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若干关系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2 曲家齐;试论精神生产的一般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3 胡海波;郭凤志;;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整体性视域下的精神生产理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王延华;;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意识形态嬗变[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张华荣;论精神产品生产与高新技术产业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陆昱;;从精神生产到精神经济——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及其现代启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0期

7 蒋祖发;;对我国现阶段精神生产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杨思基;精神生产的地位、属性、作用、特点和规律再认识[J];齐鲁学刊;1994年04期

9 许丽;由精神产品的内容谈精神生产的社会功能[J];生产力研究;1998年06期

10 赵志红;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及其意义——回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幺建鹏;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中国先进文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钟麟;精神生产与社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姜艺艺;论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李健;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功能维度[D];河南大学;2007年

5 关宝军;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当代观照[D];安徽大学;2007年

6 樊新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及其现实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舒;现代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生产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258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e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