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00:18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胡锦涛经济思想是胡锦涛同志自200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提出的方针政策、阐述的经济观点和总结的宝贵经验的理论原则体系。这个体系至少包括经济发展基本理念、经济制度设置、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经济发展愿景和经济发展的方法论思想等五个组成部分。其内在关系表现为:胡锦涛从经济发展基本理念的创新出发力图实现经济和谐的愿景,并以制度设置和战略选择为主要展开方向形成关于中国经济在新阶段发展指导性的理论原则体系,这个理论原则体系以统筹兼顾作为其最鲜明的方法论。本研究从上述关系出发,分别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经济思想、基本经济制度思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经济发展方法论思想和经济和谐思想。本研究主要阐述了以下内容: 1.我们先做了一个引言。引言主要说明问题提出及意义、逻辑起点及边界、研究现状及资源和可能创新及不足。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过程中“蓝图”描绘者的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完善”阶段的特征是本问题提出的依据。本研究期望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一种断代的佐证。本问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期望通过研究实现与经济学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发展改革道路的研究成果形成相互印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合法性合理性提供一种理论支撑,为人们正确对待中国经济政策乃至中国政治提供一种理论分析资源。本问题的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历史的比照和逻辑的比照,即把胡锦涛相关经济政策、理论等内容与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相互比照,同时又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理论和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文化积淀相互比照研究。本问题研究的边界设置包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经济理论部分的划界、胡锦涛本人与其共事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划界、胡锦涛本人与其作为中国决策者的划界和胡锦涛关于经济建设的指导理论与其他建设的指导理论的划界。我们期望上述划界保证研究得以继续。我们在引言中还对研究依托的资源、可能创新及不足进行了阐述。 2.对胡锦涛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当代价值和理论意义进行了阐述。这分别是本研究的第2章和第9章。在形成的背景中,我们分析了胡锦涛经济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和个人经历背景。在当代价值中,我们认为胡锦涛经济思想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正确指南,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自我检视的资源。在理论意义中,我们认为胡锦涛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西方经济学理论逻辑重组的范例。 3.着重分析了胡锦涛经济思想从基本理念的创新出发力图实现经济和谐发展的愿景。这分别是本研究的第3章和第8章。在其基本理念中我们着重分析了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经济思想,这包括经济发展内涵、经济发展目的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内涵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的内在统一;经济发展的目的在于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最终统一于造福人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三者也是内在统一的。在经济和谐思想部分,我们论述了胡锦涛经济和谐思想的几个方面,即经济发展应该并可以实现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和谐推进,应该并可以保证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应该并可以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和谐,应该并可以与世界经济发展实现和谐共赢。从基本理念创新到经济和谐发展愿景的思路是胡锦涛经济思想最为核心的内容,我们的研究也始终遵循这一思路。 4.梳理了胡锦涛力图实现其基本理念并达到经济和谐的主要方式是完善制度设置和加强战略选择。第4、5章是关于制度设置的内容,第6章是战略选择的内容。在第4章中,我们研究探讨了胡锦涛基本经济制度思想,这是其经济制度设置的基础部分。胡锦涛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深化了“两个毫不动摇”思想,提出了“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思想,并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两个平等”思想等为其特色内容。在第5章中,我们研究探讨了胡锦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这是其经济制度设置的主体部分。胡锦涛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形成了“从制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等思想。这些思想进一步深化了认识,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第6章中我们从经济增长要素的角度分析得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三个经济发展战略;从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关系出发,分析得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以及“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三个经济发展战略。 5.分析论证了胡锦涛经济发展方法论思想,即统筹兼顾的思想。我们认为,统筹兼顾是胡锦涛经济发展思想最鲜明的方法论。主要包括统筹兼顾“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和“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等观点。这部分内容与其基本经济理念共属一个逻辑层次,但鉴于其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特殊地位而单独在第7章中论述了本问题。
【关键词】:胡锦涛 经济思想 经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0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3
- 1 导言13-20
- 1.1 问题提出及意义13-15
- 1.1.1 问题的提出13-15
- 1.1.2 问题提出的意义15
- 1.2 逻辑起点及边界15-17
- 1.2.1 研究的逻辑起点15-16
- 1.2.2 研究边界16-17
- 1.3 研究现状及资源17-18
- 1.3.1 研究现状17-18
- 1.3.2 依托的主要资源18
- 1.4 可能创新及不足18-20
- 1.4.1 可能创新18-19
- 1.4.2 存在的不足19-20
- 2 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20-30
- 2.1 社会历史背景20-24
- 2.1.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其产生的坚实基础20-22
- 2.1.2 中国面临的一系列经济难题和风险是其产生的现实需要22-23
- 2.1.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是其产生的世界背景23-24
- 2.2 理论背景24-27
- 2.2.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其产生的深厚理论渊源24-25
- 2.2.2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经济思想是其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25-26
- 2.2.3 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是其产生的重要参照资源26-27
- 2.3 个人经历背景27-30
- 2.3.1 甘、贵、藏等欠发达地区的工作经历为其奠定了丰富的国情认知基础27-28
- 2.3.2 改革开放顶层设计的亲历为其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丰富资源28-29
- 2.3.3 十六大以来经济发展现实与突发事件的交织为其经济思想产生提供了契机29-30
- 3 科学发展观经济思想30-45
- 3.1 经济发展的内涵30-37
- 3.1.1 科学发展32-34
- 3.1.2 和谐发展34-35
- 3.1.3 和平发展35-36
- 3.1.4 结论36-37
- 3.2 经济发展的目的37-41
- 3.2.1 造福人民38-39
- 3.2.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9-40
- 3.2.3 实现民族复兴40-41
- 3.2.4 结论41
- 3.3 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41-45
- 3.3.1 全面发展41-42
- 3.3.2 协调发展42-43
- 3.3.3 可持续发展43-44
- 3.3.4 结论44-45
- 4 基本经济制度思想45-56
- 4.1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继续深化所有制改革46-52
- 4.1.1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47-49
- 4.1.2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49-52
- 4.2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52-55
- 4.2.1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52-53
- 4.2.2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53-55
- 4.3 坚持两个平等,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55-56
- 4.3.1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55
- 4.3.2 坚持平等竞争55-56
- 5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思想56-62
- 5.1 从制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56-59
- 5.1.1 深化市场微观主体改革56-58
- 5.1.2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58-59
- 5.1.3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59
- 5.2 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59-62
- 5.2.1 宏观调控的地位作用60
- 5.2.2 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60-62
- 6 经济发展战略思想62-83
- 6.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63-66
- 6.1.1 自主创新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63-65
- 6.1.2 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65
- 6.1.3 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和制度条件65-66
- 6.2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66-68
- 6.2.1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6-67
- 6.2.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67-68
- 6.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68-70
- 6.3.1 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68-69
- 6.3.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69-70
- 6.4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70-74
- 6.4.1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定位71-72
- 6.4.2 "两个趋向"论断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72-73
- 6.4.3 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73
- 6.4.4 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两个轮子73-74
- 6.5 统筹区域发展74-77
- 6.5.1 统筹区域发展的内涵74-75
- 6.5.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思路75-77
- 6.6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77-83
- 6.6.1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内涵77
- 6.6.2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77-80
- 6.6.3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和要求80-83
- 7 经济发展方法论思想83-90
- 7.1 作为根本方法的统筹兼顾思想83-85
- 7.1.1 统筹兼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83-84
- 7.1.2 统筹兼顾是胡锦涛经济思想的最鲜明的方法论84-85
- 7.2 把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统筹好、协调好85-87
- 7.2.1 统筹城乡发展,逐步解决二元经济结构85
- 7.2.2 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地区均衡发展85-86
- 7.2.3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86
- 7.2.4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6
- 7.2.5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86-87
- 7.3 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统筹好、协调好87-90
- 7.3.1 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87
- 7.3.2 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87-88
- 7.3.3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88-90
- 8 经济和谐思想90-97
- 8.1 经济建设应该并可以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谐推进90-92
- 8.2 经济发展应该而且可以保证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92-94
- 8.3 经济发展过程应该而且可以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和谐94-95
- 8.4 中国经济发展应该而且可以与世界的经济发展实现和谐共赢95-97
- 9 当代价值与理论意义97-104
- 9.1 胡锦涛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97-100
- 9.1.1 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指南97-98
- 9.1.2 对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98-99
- 9.1.3 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逻辑提供检视资源99-100
- 9.2 胡锦涛经济思想的理论意义100-104
- 9.2.1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新阶段100-101
- 9.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01-102
- 9.2.3 对西方经济学理论逻辑重组的范例102-104
- 参考文献104-107
- 后记107-108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108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俊玉;胡锦涛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胡锦涛经济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1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