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搜寻理论、匹配模型及其政策启示——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贡献综述
本文关键词:工作搜寻理论、匹配模型及其政策启示——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贡献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戴蒙德、莫藤森和皮萨里德斯这三位诺奖得主的主要研究贡献。随后对这三位经济学家的主要理论——工作搜寻理论和匹配模型进行了简单回顾和梳理。最后,对上述理论的政策启示进行了讨论。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均衡搜寻 均衡失业率 职位空缺 劳动力市场紧缩性 贝弗里奇曲线
【分类号】:F091
【正文快照】: 作者乐君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杭州310027)一、引言标准的新古典劳动供给理论不存在“失业”这种选择,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前提条件下,市场所有的供需信息都将反映在市场价格(工资)上,劳动者通过比较自己的保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均衡失业率模型对我国失业攀升的解释[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1期
2 唐娜;;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7年10期
3 陈中华;;“内外双招”填补管理职位空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09期
4 ;全球人才大战开始了!——硅谷职位空缺三十多万[J];计算机与网络;2000年20期
5 张德远;贝弗里奇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6 唐擺;;美国职位空缺数据收集和调查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2期
7 曾健和;;香港劳动就业的政策与计划[J];四川劳动保障;2005年10期
8 赵文骅;几种成功率高的求职法[J];家庭科技;2001年11期
9 菲利浦·阿洪;高翔;夏信;赵晓;;埃德蒙·费尔普斯与现代宏观经济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1期
10 赵小明;;以微观基础探究宏观经济——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主要贡献概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崔依M.E;谢卡尔金B.Ю.;斯比丽娜A.A.;洪富艳;;俄罗斯教育服务中经济专业的消费者偏好研究[A];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创新研究[C];2008年
2 郗杰英;杨守建;;青年就业的问题和对策——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分析[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3 孙刚成;;内聘金 外聘银——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的招聘途径探讨[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康瀚文;;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其在电信企业中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元勋;廖泉文;;招聘方式之四大趋势[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程超;;员工偏差行为控制——基于员工关系管理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邹思远;周庆才;;浅谈80后员工跳槽现象与企业的对策[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李丹;;人力资源风险的分类管理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常国梁邋通讯员 张爱民;靖江规范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N];泰州日报;2007年
2 张炳升;北京外企人才招聘会三大亮点[N];光明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贾组文;嘉禾率先实行科级职位空缺预告制[N];郴州日报;2008年
4 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关于部分县处级领导职位空缺预告的公告[N];温州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曾令平 曾强 黄雄辉;嘉禾职位空缺公示受群众好评[N];郴州日报;2009年
6 杨青;中航全球招聘 大半职位空缺[N];经理日报;2009年
7 陈中华;管理职位空缺:外聘还是内升?[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8 陈中华;管理职位空缺:内升OR外聘?[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王贞 记者 陈猛;团市委提供多条就业路[N];齐齐哈尔日报;2009年
10 王鑫方;奥巴马绕开国会任命15名高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君健;中国劳动力市场工作寻访及职业匹配状况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2 韦国华;ABC公司招聘专员数量决策模型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马洪梅;社会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招聘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巴富;基于Web的智能在线求职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张惠兰;澳门建筑业人力资源相关问题探讨[D];暨南大学;2009年
6 杨丽丽;美国著名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苟先茂;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8 朱萸;欧盟内部劳动力流动现状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9 刘华;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招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罗娜;Angel公司招聘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工作搜寻理论、匹配模型及其政策启示——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研究贡献综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5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15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