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框架下的中国贫困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08:1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指的是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基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资本主义贫困产生的根源以及消亡途径,但分析社会主义贫困问题还要更多地看到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因为生产关系中的生产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框架下研究中国贫困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9,39(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从生产力角度研究中国贫困问题
(一)贫困产生的根源
1.生产力人的因素是贫困产生的内在根源。
2.生产力物的因素是贫困产生的外部根源。
(二)贫困消除的途径
1.生产力人的因素是消除贫困的主导因素。
2.生产力物的因素是消除贫困的外在条件。
二、从生产关系角度研究中国贫困问题
(一)贫困产生的根源
1.所有制衍生的各种生产关系是贫困产生的制度根源。
2.地位及关系相对不平等是贫困产生的历史根源。
3.分配关系的效率公平问题是贫困产生的现实根源。
(二)贫困消除的途径
1.健全制度是消除贫困的前提。
2.共同富裕是消除贫困的目标。
3.公平效率是消除贫困的原则。
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角度研究中国贫困问题
(一)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起决定作用的
(二)生产关系尚不能充分适应生产力是转型期贫困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状与问题: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思想研究[J]. 马文保. 兰州学刊. 2017(01)
[2]经济增长与中国农村贫困:基于交易权利的分析[J]. 陈菁,孔祥智,贺达水.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财富、人与历史[D]. 刘荣军.复旦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65918
【文章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9,39(05)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从生产力角度研究中国贫困问题
(一)贫困产生的根源
1.生产力人的因素是贫困产生的内在根源。
2.生产力物的因素是贫困产生的外部根源。
(二)贫困消除的途径
1.生产力人的因素是消除贫困的主导因素。
2.生产力物的因素是消除贫困的外在条件。
二、从生产关系角度研究中国贫困问题
(一)贫困产生的根源
1.所有制衍生的各种生产关系是贫困产生的制度根源。
2.地位及关系相对不平等是贫困产生的历史根源。
3.分配关系的效率公平问题是贫困产生的现实根源。
(二)贫困消除的途径
1.健全制度是消除贫困的前提。
2.共同富裕是消除贫困的目标。
3.公平效率是消除贫困的原则。
三、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角度研究中国贫困问题
(一)生产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起决定作用的
(二)生产关系尚不能充分适应生产力是转型期贫困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状与问题: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思想研究[J]. 马文保. 兰州学刊. 2017(01)
[2]经济增长与中国农村贫困:基于交易权利的分析[J]. 陈菁,孔祥智,贺达水.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财富、人与历史[D]. 刘荣军.复旦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65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56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