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思想与项目管理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与项目管理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项目管理是指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在确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计划,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对某种临时性组织进行有效管理和运行控制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该方法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的不断创新,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建设、科研管理,乃至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然而,当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思考其如何适应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中国化创新问题的时候,不难发现将“以人为本''思想引入源自西方的项目管理中,或许能够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更为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统筹人的需要和人的劳动智慧与积极性、主动性之间的关系,兼顾人的个性和社会性,以激励手段和人的价值实现并重,以经济效益和人的自身能力提升并重,以人的管理为主导,统筹物流、信息和知识流程过程,在项目管理最优化的同时,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需要以科学认识人的本性为管理的起点,从组织和制度等层面分别探索怎样的组织类型和制度形式,更加适宜项目管理,更为适宜成员个性的解放和潜能的发挥;从文化和思想等精神层面探讨怎样发挥项目文化和思政工作的作用,才能更为有效地管理人员和激励人员,更为有利地促进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的形成,从组织、制度、文化和思想等层面构建有机联系地管理系统,为人本项目管理的实施提供必要地基础条件。 人本项目管理要在这种管理环境中顺利实施,就必须依赖项目团队的高效运作,而要形成这样的项目团队,则需要以项目生命周期变化为根据,同时尊重项目团队的成长规律,根据不同时期项目团队面临的任务进行有针对性地建设。在团队的形成期,要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明确成员的分工与职责,确立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在团队的震荡期,要合理利用团队沟通的方式和技巧,做好的团队沟通与合作;在团队的正规期和表现期,要将做好成员的激励工作作为此时的重点任务;在团队的结束时期,则要做好成员的心理疏导,以此稳定成员的工作情绪。只有在项目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发展的目的、发展的手段、发展的目标出发,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人的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项目管理 以人为本 方法创新 激励制度 团队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062.4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2
- 1 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概述12-19
- 1.1 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原则12-15
- 1.1.1 项目的概念和特点12-13
- 1.1.2 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原则13-15
- 1.2 国内外现行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分类15-17
- 1.2.1 按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分类15-16
- 1.2.2 按项目的等级分类16-17
- 1.3 我国项目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7-19
- 1.3.1 注重人的责权轻视人的利益的管理体制建设17
- 1.3.2 规范的项目管理培训与科学考核制度的协调问题17-18
- 1.3.3 传统的行政机构管理与现代项目管理之间的冲突18-19
- 2 在项目管理中确立以人为本思想的必要性19-30
- 2.1 以人为本思想的系统概述19-26
- 2.1.1 以人为本思想的来源19-21
- 2.1.2 当代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容21-26
- 2.2 在项目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的必然性26-28
- 2.2.1 以客户价值的实现为发展要求26-27
- 2.2.2 以项目团队成员为依靠力量27
- 2.2.3 以团队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27-28
- 2.3 人本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28-30
- 2.3.1 注重人的因素,充分发挥人的潜能28-29
- 2.3.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趋势29-30
- 3 构建人本项目管理的坚实基础30-41
- 3.1 人本项目管理的首要问题30-33
- 3.2 人本项目管理的组织基础33-35
- 3.3 人本项目管理的制度保证35-38
- 3.4 人本项目管理的文化基础38-40
- 3.5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特殊作用40-41
- 4 人本项目管理与团队建设41-53
- 4.1 项目启动及计划阶段的团队形成41-44
- 4.1.1 维系团队协作的前提条件和心理基础41-42
- 4.1.2 项目计划与成员的分工与职责42-43
- 4.1.3 团队成员责任意识与协作意识的确立43-44
- 4.2 项目计划-控制阶段的团队沟通管理44-47
- 4.2.1 影响团队沟通的制约因素44-45
- 4.2.2 团队沟通的内容45-46
- 4.2.3 团队沟通的方式46
- 4.2.4 团队沟通中应予注意的几个误区46-47
- 4.3 项目控制阶段的团队建设和成员激励47-52
- 4.3.1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协作互助47-49
- 4.3.2 团队建设中的成员激励49-52
- 4.4 项目收尾阶段的团队成员管理52-53
- 结论53-54
-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54-55
- 其他相关期刊文献55-57
- 学位论文数据集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企业如何规划项目管理的培训和咨询——北京华泰科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斌访谈录[J];项目管理技术;2003年02期
2 白凤海;;以行动诠释以人为本[J];城市开发;2011年15期
3 白凤海;;以行动诠释以人为本[J];中国物业管理;2011年08期
4 段恒正;;以人为本:企业发展的生命线[J];天然气经济;2005年05期
5 张星明;;成功源自项目管理的力量——访第16届亚运会开闭幕式现场副总指挥、广州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古石阳先生[J];项目管理技术;2011年06期
6 郭巍;;构建以人为本警察文化[J];改革与开放;2011年16期
7 陆建国;;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企业[J];工会博览;2011年09期
8 张烽;;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运营的方向[J];河南水利;2000年02期
9 任丽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2期
10 张越;;“旋极”文化:以人为本 以水为境——访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明、人力资源总监阮亚占[J];中关村;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友顺;;以人为本 成就师生 打造品牌——现代学校管理的思考与实践[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翁晓琴;;构建以人为本服务模式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覃爱珍;;在新形势下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黎康;;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尹洪太;赵志红;;坚持以人为本 抓好安全管理[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C];2008年
6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林霞;;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孙俊祥;;刍议基层图书馆在发展与服务中的“人本管理”[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晓娟;;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蔺鹏;;质量文化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明华;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N];蚌埠日报;2005年
2 杨延晖(作者单位:保定市建设局);企业“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N];保定日报;2005年
3 梅传众 沈东坡;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春林 通讯员 陈进书;以人为本 增强活力[N];兵团日报(汉);2005年
5 吴继军;企业和谐以人为本[N];中国电力报;2005年
6 张晓峰 作者单位 辽宁绥化电业局;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N];中国电力报;2005年
7 ;以人为本 恪守诚信[N];中国煤炭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陈梓萱;广本:培训工作以人为本[N];中国汽车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陈静仪 秦淑文 杨养臣;以人为本使金旅走向成功之路[N];中国汽车报;2005年
10 四川省成都市人口计生委主任 李建华;以人为本 完善服务[N];中国人口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2 逯改;生命权及其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皮庆侯;孙中山民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宗泽;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柏定国;基于项目管理的县域文化产业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山鸣峰;人本与效率[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曹海英;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鹏;以人为本思想与项目管理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圣福;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祥鸿;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创新[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兴旺;当前中学地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庆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6 潘玉明;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立法建议[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晓燕;新时期高校德育创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杨丽;马克思科技观的人本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王大忠;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以人为本思想与项目管理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5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475116.html